| 以居民为核心的人居型历史街区社会变迁及其整体性保护探讨——以平遥古城范家街的实证研究为例 | 作者 | 姚轶峰 苏建明 那子晔 | 摘要 | 居民是整体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对象,但以居民为核心的社会变迁尚未被我国历史城镇保护所重视。通过在2009年与2016年对平遥古城一个普通人居型历史街区范家街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009年保护修缮工程的直接干预、居民个体相关因素和平遥古城相关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09—2016年范家街社会变迁总体呈负面趋势,不仅完全偏离“入遗”后至2009年相对稳定的状态,更危急到自身的“生死存亡”和以往保护实践所积累的成果。这一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居民自身属性以及一部分由居民主导的“居民——物质空间”关系的两个方面的改变,其中居民流失率、更替频次和居留年限是判断变迁程度、性质和特征的关键指标,私房自住户、私房租住户和老住户是反映变迁最具指标意义的群体。基于范家街的经验,认为将“居民”作为整体性保护实践的核心议题并不过时、也极为紧迫,既需要“稳定”地“留住”居民并使之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更需要实现对“看得见”和“看不见”变化过程的管理。 | 关键字 | 居民;社会变迁;整体性保护;人居型历史街区;平遥古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