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大都市区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制——上海研究及与北京比较 | 作者 | 魏旭红 孙斌栋 | 摘要 | 当前,国内特大城市纷纷采取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来缓解单中心集聚带来的城市病,然而在实践中次中心往往难以形成,因而明晰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制对于多中心城市结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以上海都市区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制,并与北京都市区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丰富的劳动力要素与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上海和北京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本与距高速公路距离对上海都市区就业次中心形成也具有正面影响;主、次中心的空间相对位置和经济结构因素也显著影响次中心的形成,但北京和上海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北京就业次中心倾向于靠近主中心分布,服务业增长较快的空间单元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就业次中心;而上海就业次中心倾向于远离主中心分布,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均对就业次中心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政策对于北京、上海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应并不如预期明显。 | 关键字 | 就业次中心;形成机制;城市空间结构;上海都市区;北京都市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