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作者 | 柴彦威 张 雪 孙道胜 | 摘要 | 在北京的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式”走向“内涵式”的深度发展时期,着力解决职住错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城市生活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居民对重构紧凑、完整、便捷、网络化的城市生活空间的诉求日益强烈,城市空间结构亟需调整。在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国内外城市生活空间研究与生活圈规划实践进展,梳理、总结已有研究中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提出构建以“基础生活圈-通勤生活圈-扩展生活圈-协同生活圈”为核心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理论模式,并在北京的实体空间上进行了实践探讨。认为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可以推进公共服务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空间上的均等化,是解决目前城市问题,优化城市生活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 关键字 | 时空间行为;以人为本;生活圈规划;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