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气象和GIS技术的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初探 | 作者 | 杜吴鹏 房小怡 刘勇洪 何 永 贺 健 | 摘要 | 利用长年代气象资料、现场观测、高分辨地理信息数据等研究了北京背景风环境、通风潜力分布以及通风廊道对局地微气候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用于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的规划和构建中。结果表明:近年北京地区年均风速缓慢下降,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中心城区特别是经济和商业中心热岛严重;北京偏北风和偏南风频率最高,城市主通风廊道的走向应与背景风场相一致;在构建次级通风廊道时,宜结合局地“软轻风”的风速和风向分布;通风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为绿地、河道、农田、宽阔街道以及低矮零碎的建筑区,四环内建筑密集、街道狭窄区域的地表通风潜力相对较小;在气温较高时通风廊道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可缓解城市热岛;在中小风速条件下,廊道能明显增加局地风速,而在静风或接近静风时,廊道的增风作用则不太显著;最后,基于背景风环境、城市热岛和地表通风潜力分布提出了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的依据、原则和初步方案建议。 | 关键字 | 气象;GIS;城市通风廊道;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