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渡态”下的“自上而下”城市修补——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 作者 | 吴凯晴 | 摘要 | 我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这是否就意味着城市更新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来看,现阶段正处于“旧常态已难维持,新常态有待确立”的过渡状态,城市更新更是如此。实践中旧态的“自上而下”因角色失衡屡遭诟病而新态的“自下而上”因制度缺位却无法推动,城市更新举步维艰。传统“自上而下”所致的角色失衡的根源在于“收益与容积率挂钩”引起的政府、开发商与居民的利益矛盾,而目前政企合作运营新趋势意味着从土地扩张到土地价值深耕、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变,这将瓦解政企以容积率为基础的强势的利益共享联盟,促进社区发育,优化“自上而下”角色关系。广州恩宁路永庆坊更新实践中,正是这样的一种以城市服务设施运营为核心、“自上而下”的城市修补模式,使得角色关系趋向平衡并取得多方共赢。“自上而下”的城市修补所呈现出的政企角色弱化、居民角色成长的动态平衡,它契合了目前过渡阶段的特点,在“新常态”制度尚未建立的阶段,这将是旧城新生的一次有益探索。 | 关键字 | “过渡态”;城市修补;自上而下;角色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