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基于城市经济模型的理论探讨 | 作者 | 王旭辉 孙斌栋 | 摘要 | 国内特大城市大多采取多中心空间战略,但效果并不明显,其理念的有效性尤其是经济的有效性需要严谨检验。尽管主流经济学对此还没有完整、精确的答案,但城市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却给出了方向性的结论,即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集聚的负外部性产生的成本会逐渐超过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最终导致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化。这一结论从经济绩效角度为多中心的规划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中的多中心战略之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城市经济模型是基于自由市场机制的前提假设,而这与现实存在很大出入。为了降低由多中心结构形成的时滞性造成的城市利益损失,政府应发挥作为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代表的作用,在尊重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做出空间转型的决策,并发挥政策聚焦和资源调动优势,促进外围有初始优势的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次中心城市,积极主动地推进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从而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最优化和城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 关键字 | 多中心结构;经济绩效;城市经济学;向心力;离心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