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论坛  第三届  论坛综述

2006年10月28~29日,“第三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钟庭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论坛同时举行了2006年“金经昌城市规划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仪式。来自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内主要规划院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相关学术期刊、新闻媒体等200多位嘉宾出席本次盛会。
 本届论坛汇聚了众多国内外城市规划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周干峙院士,中国科学院齐康院士、陆大道院士和郑时龄院士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总规划师和张兵所长、上海城市科学研究会张绍樑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和阮仪三教授等著名专家;更有新加坡国立大学朱介鸣教授和台湾著名建筑师登琨艳等来自海外的学者。名家云聚,令本届论坛倍添光彩。
 论坛体现“关注中国、关注发展、关注前沿”的宗旨,围绕“区域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设计及城市规划中的新视点新思维”等主题,针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能够容纳近300人的钟庭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些兄弟院校的研究生专程赶来听讲,本校研究生也只能限量入场。为满足听众需要,在场外设立同步投影录像,大家席地而坐,共享学术盛宴。

      28日上午,周俭教授主持开幕式,同济大学副校长李永盛教授致开幕词。大会首先进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周干峙院士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同济大学德高望重的李德华教授颁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突出贡献奖”,当两位学者动情相拥,仿佛半个世纪时光凝聚,场内掌声经久不息,表达对此情此景的感动和对李先生的崇敬之情。
      “2006年金经昌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颁奖仪式随后举行,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城市规划学刊》主编董鉴泓教授首先介绍评选过程和结果。“金经昌城市规划优秀论文”评选是从《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规划师》三期刊上年发表的论文中,由各编辑部推举、全国50多名专家投票评选而最后评出的年度优秀论文。金经昌城市规划基金会和三家规划期刊希望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繁荣学术研究、激发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周干峙院士、齐康院士、李永盛副校长,李德华教授、柴锡贤教授、张绍樑教授,石楠教授、张定一教授、邓述平教授和陈运帷教授等为18位获奖者颁奖。

       28日上午的报告会由陶松龄教授主持。周干峙院士做了题为“城市规划的形势任务与学科发展”的报告。站在高层次,全面论述规划工作及规划学科的发展,对前50年进行总结,对后50年进行展望,指出中国规划已在实践中积累了重大和独特的经验,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该充满信心;同时也提出“当前的城市规划形势是成绩大、问题多”,呼吁“我们应该走好中国自己的城市发展道路”。
       杨保军教授的报告题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表达出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权力机关的面子而不能真正为民众服务这一问题的深入关注。长期关注规划宏观问题的他以此为题,通过翔实的资料分析,启发人们反思,让人们体会到规划师应有的人文情怀。
       朱介鸣教授的报告题为“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两大挑战”,深刻剖析“城市规划塑造城市的能力——构造与创造未来;城市规划提升城市的能力——渐变与尊重现状”。指出中国目前消极的城市利用规划和积极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并存,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规划塑造城市的能力和提升城市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挑战蕴含机遇,中国规划师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创建自己的规划理论的历史机会。作为熟知国际学术动态、关注中国规划问题的海外学者,见解独到深刻。

      28日下午的论坛由周俭教授主持。齐康院士做了题为“城市的文化特色”的报告,齐院士回顾自己从业50多年以来的感受和体会,内容精彩,发人深思,议论尖锐。最后总结“城市文化特色是文化历史发展不断的积累、积淀和更新;城市的特色是人类聚居活动不断适应和改变自然特性的反映;城市文化反映了社会的公共行为观念、行为模式和特点;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影响了城市的特征;现代城市实施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城市文化有影响”的城市文化特征。
 吴志强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上海世博会规划的再思考”,把“人、城市、生活”放到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化历程与地球资源利用消耗的宏观大背景中来认识,倡导在学术思想和理论实践中规划师要具有战略家和思想家的博大心胸与思想内涵。
      在上海进行多年产业建筑再利用的台湾建筑师登琨艳先生介绍了“从苏州河到黄浦江的工业建筑保护与再生”的实践成果,详细讲述租赁工厂、调查记录、规划设计、学术研讨、原相封冻、记忆再生、游说参与和推动保护的实践探索过程。
      阮仪三教授介绍了获得联合国奖项的“苏州平江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详细阐述规划理念,总结保护规划实施的重要经验,最后还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平江历史街区整治后的原汁原味的和谐景象,丝竹声中,意蕴深长。

      鉴于上届论坛同期举办的“跨越规划”分论坛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反响,本届分论坛仍然继续举办。来自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行业一线的领军人物,从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的角度,畅谈了对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未来思考,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论坛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玉斌副院长和《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黄建中博士主持。杭州超越城市规划研究所有限公司、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超越工作室王宁先生作为规划设计事务所的代表讲述“揭密潜规则:城市规划和它的社会关联及改进”;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王国恩总规划师则根据广州和广东其他地区的规划实践,探讨了法定规划的符合性,提出法定规划的不符合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规划应从内容、程序上进行明确界定,构筑严密又具有一定弹性的“逻辑链”。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新哲所长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层次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包括政府事权层次的错位、规划形式层次上的错位、规划时限层次上的错位和规划地域层次上的错位等方面。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唐曦文先生提出“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市场的现实需求”的课题,从规划的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梁伟副院长做了题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思想方法的探索”的演讲,指出传统控规的贡献与局限,从控规的五个基本目标出发,提出了新的控规方法的探索。

       29日上午的主题报告会由赵民教授主持。陆大道院士首先做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失控”的主题演讲,分析在我国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布局出现无序乃至失控,耕地、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承受压力过大。在无序乃至失控过程中,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巨大的浪费。陆院士言词尖锐,观点鲜明,提出城市规划要符合中国特点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率,走一条“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道路。
        张绍樑先生的报告题目是“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探索”,以一个一线的规划管理者的独到眼光,分析了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及政策背景。
 毛其智教授报告了“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规划研究的若干进展”,这也是当前的一大热点课题。从京津冀地区空间规划研究的进展情况、京津冀地区的现状与问题、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布局构想和推进京津冀地区空间协调发展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展开。
 张兵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城市规划危机的周期律”,为论坛划上圆满的句号,并引发更多的思考。以其学术敏锐性,通过回顾中国城市规划在近几十年中的重大发展变化,分析相关经济和政策背景,总结出1980和1990年代的危机,以及2000年以来出现的新危机,并指出应从制度创新与规划的突围来寻找出路。

董鉴泓教授在闭幕式上首先对本届论坛作精彩点评和总结,同时对演讲专家和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提出论坛将继续发扬学术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的特色和亮点,讲求实效和水平,不求形式和场面,不搞庞大的组委会,不收会费,不搞会议经济。目标只有一个:“促进学科发展,活跃学术研究!”
董先生表示,从2004年起,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至今已历三届,影响日益扩大,盛况愈发空前。已成为中国城市规划界高水平、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历届演讲嘉宾均为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前沿问题的资深学者和权威人士。各界人士对论坛今后的发展充满期望,作为主办方之一,将努力使之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前沿发展问题的学术交流平台。
       “金经昌城市规划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将继续扩大其影响,明年拟正式命名为“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金经昌奖”。《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规划师》三刊编辑部协商,为增加“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金经昌奖”评选的权威性,在已有的55名评委之外,增聘吴良镛、周干峙、齐康、胡序威、许学强、王景慧、唐凯、孙安军等专家为评委,并已蒙惠允。
         最后,董鉴泓教授宣布,“第四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将如期在明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
         为使论坛参与者与大师有更好的交流,论坛特别在29日下午安排了“与大师面对面——城市文化自由论坛”。由郑时龄院士主持,齐康院士和登琨艳先生共同参加。会上大家踊跃提问,大师们耐心解答,互动热烈,充分的进行了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2007年金秋,10月27~28日,相约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