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论坛  第四届  论坛综述

2007年10月27-28日,“第四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钟庭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论坛同时举行了2007年“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金经昌奖”颁奖仪式。今年恰逢《城市规划学刊》创刊50周年,同时举办的“《城市规划学刊》50周年回顾展”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来自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内主要规划院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相关学术期刊、新闻媒体等300多位嘉宾出席本次盛会。
 本届论坛邀请的演讲嘉宾均为国内城市规划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内的权威人士,可谓精英荟萃,他们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张庭伟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吴缚龙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教授以及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庆教授等在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内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学者;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富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王景慧等国内规划实践的先锋人物;以及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邵建林等规划管理高层官员。
       吴良镛、周干峙两位院士,以及陈晓丽、阎小培两位教授因另有重要活动而未能与会,深感遗憾。
       嘉宾们在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这一宏观议题进行演讲和讨论的基础上,围绕着当前规划学科研究的前沿,如区域与城镇群规划、生态城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数字城市等方面,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和交流。

       27日上午,周俭教授主持开幕式,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教授致开幕词。随后举行论坛的隆重仪式——“2007年度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金经昌奖”颁奖,夏南凯教授介绍了评选过程,并颁布评选结果。今年的奖项更名为“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金经昌奖”,其评选和去年相同,是从《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规划师》三期刊上年发表的论文中,由各编辑部推荐、经全国40多位专家投票评选而最后评出的年度优秀论文。金经昌城市规划基金会和三家规划期刊希望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繁荣学术研究、激发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杨东援教授、董鉴泓教授、柴锡贤教授、张绍樑教授,吴志强教授、党委俞李妹书记、张定一教授、陈秉钊教授、陈运帷教授和陶松龄教授等为20位获奖者颁发奖状、奖牌和奖金。
       接下来进行庆祝《城市规划学刊》创刊50周年的重要议程。首先是宣读来自包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内的各单位和包括周干峙院士、吴良镛院士、齐康院士、邹德慈院士在内的个人发来的贺信与贺词。第二项活动是由《城市规划学刊》编委会主任吴志强教授做“《城市规划学刊》创刊50周年(1957—2007)”的报告,他回顾了从1957年创刊到复刊、发行、发展和更名5个阶段的期刊发展情况,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引起了与会嘉宾由衷的敬佩和感慨。最后一项也是最令人激动的议程,由吴志强院长和党委俞李妹书记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向《城市规划学刊》主编董鉴泓教授和副主编陈运帷教授颁发“终身贡献奖”,以表彰和感谢他们为《城市规划学刊》的创立、运行和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重大贡献。
       27日上午的报告会由陶松龄教授主持。葛剑雄教授就“移民与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主要阐明了3个问题:第一,城市的形成离不开移民;第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移民;第三点是城市的建设规划离不开移民。他列举了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城市,从商朝的殷虚,秦朝的咸阳,北魏的洛阳,一直到北京,最后谈到众所周知的移民城市上海,都是通过移民而形成的。然后论述了在城市功能的形成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的移民,同时移民带来的财富也会加速城市的发展。最后通过明代的北京城建设,近代上海的规划建设和石库门民居的形成,说明移民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再次参加本论坛的张庭伟教授演讲了“转型时期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改革”这一大课题。张教授作为长期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国外学者,从宏观的角度谈了中国转型期规划理论问题和规划改革的方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规划工作的重心应该有所转移,中国正在从规划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向作为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的调控手段转型。分析了中国以儒家为主的传统哲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以美国为主的现代西方规划哲学对于中国的规划范式理论、规划程序理论和规划机制理论深远的影响。提出转型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方向,应该具有的规划职能范围和行政能力。

       27日下午的论坛由彭震伟教授主持,共有5位演讲者作主题报告。吴缚龙教授从区域的角度作“超越渐进主义:中国的城市革命与兴起的城市”的演讲。有着欧洲区域规划研究背景的吴教授,透过当前中国的一些新的城市现象,分析包括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发展型政府理论和后社会主义转型理论等关于中国城市转型理论的强处与不足。指出中国兴起的城市是观察当代城市演变的实验室,成为全球的城市主义的试验场。最后提出应该发展超越渐进的新兴城市,这包括两层意思:在传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之外的新兴经济和新兴的城市主义。而“急进”的转变应该是在政治领域渐进,在社会层面 “巨变”,以及建立市场社会的“大转变” ,并且使这种大转变发生在城市领域。
       杨保军总规划师的演讲题目为“人间天堂的迷失与回归——城市何去?规划何为?”。作为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总规划师,杨总谈了苏州规划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分析历史上苏州的空间特色、资源禀赋、性格特征三方面体现出的九大特质,归纳为“人间天堂”的城市精神。指出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是苏州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了解放初至改革开放前,苏州依托古城的缓慢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城镇的大规模扩张和人间天堂的渐逝的种种现象;分析了1986年和1996年两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意义与局限。指出“跳出古城建设新城”,“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城市结构有效的保护了古城格局,但“十字结构、古城居中”的格局又对名城保护造成压力。由此造成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文化特色消逝、偏重经济总量忽视综合效益以及城镇空间发展各自为政等。因此,城市应该回归天堂的本质,建设“青山清水,新天堂” ;而规划应该顺势而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最后提出从偏重经济指标到追求协调发展、从资源消耗型走向内涵提升型、从“诸侯式”发展到统筹发展、从各向均质发展到“偏心”发展、从文化特色消逝到重塑吴文化五条发展策略,完成“有效保护,持续发展”的两大挑战和任务。
       李晓江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规划——实践与认知”。演讲分为两大部分:类型与机制,认知与思考。首先按地域归纳了我国5种类型的城镇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省会城市都市圈和厦门-泉州、台州-温州。然后总结了城镇群的4大特征类型:密集程度较高的典型城镇群;连绵度不高,但城市之间关系密切的城镇群;省级政府构想,但尚不成熟的城镇群;得到中央政府认可与鼓励的城镇群。指出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地将“发展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在认知与思考的部分,先分析了城镇群地区的特征、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城镇群地区协调发展的探索,指出城镇群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城镇群规划不可能有简单统一的概念,不可能有公认、普适的技术方法。最后以珠三角城镇群规划为例介绍了城镇群规划的经验,总结出城镇群和城镇体系规划工作一定要支持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公众需求。规划应该是政府战略、社会公众诉求与规划理想的一致。
 王景慧教授长期参加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他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的进展主要包括:公布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当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实施的主体可归纳为政府为主体、企业为主体以及政府和住户联合三种类型;保护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际上文化遗产新的保护概念将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上出现了“文化线路”。并结合大量具体的案例,对以上六个新动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王富海教授作为对深圳近30年的规划深入了解的专家,论述了“深圳规划:快速增长中的不懈挣扎”。从深圳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入手,指出人口、用地快速增长意味着包括对规划的检验等在内的很多内容。列举了过程失调、决策近视与部门争功、两种管理模式等造成土地资源紧张的多种原因。分析了深圳城市规划的“六得六失”。提出规划的评价系统应当跳出纯技术而考虑战略、策略、理念、标准、规律、组织,甚至价值取向。在规划的得失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深圳多年来规划的努力和创新,包括“总规——滚动——近期——年度计划”的制度、法定图则、制度设计、城市/规划研究、行动规划、公共政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创新。其中以“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空间发展规划”以及“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 中的“1+5”的成果体系为例做了详实的案例分析。最后指出深圳“率先”进入土地短缺阶段,未来的“规划挣扎”将可能代表规划的一些方向。

       本届分论坛如同往届一样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来自我国房地产策划与开发行业一线的领军人物,从住宅产业化、城市更新等角度,畅谈了对中国产业化住宅建设、城市更新的实践等的前沿思考,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论坛由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田莉副教授和《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黄建中主任主持。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王李果资深工程师演讲“万科住宅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首先介绍了工业化住宅与节能环保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万科面临的自身问题,重点列举了万科的产业化实践的成效,最后提出万科在政策标准、市场环境和交流合作三方面长期发展的期望。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战略顾问事业部总经理杜勇演讲“城市更新的市场化之路”。作为房地产策划公司,世联地产对于城市更新的市场化发展有着诸多的实践反思。首先分析了城市更新市场化之路的趋势和方向,归纳出当今中国城市更新市场化之路的主要模式为政府、开发商和市民不同组合的三种模式;进而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了城市更新的市场化之路该如何走;最后点出世联实践及服务客户的价值点在于项目选择、价值挖掘、风险规避、价值实现四个要素。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经理孙雪鹏演讲“从开发商角度看规模住宅项目开发”。在对规模住宅项目开发的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商对于规模住宅项目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城市层面、客户层面、产品开发层面和营销层面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的目标是在规模项目开发中城市、政府、开发商获得共赢。反映在六个目标途径:密切与城市的关系;项目对区域作出贡献;规划和实现城市及区域配套;制订和执行明确合理的规则;开发中以人的生活为规划设计着眼点;以人文需求为营销主题的核心等。最后演讲的是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强,就 “游离在设计之外的设计专家系统”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其独特的标题成为分论坛压轴报告的吸引点。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游离在设计之外的设计专家系统”,解释了政府职能部门专家系统、城市开发专家系统和设计专家系统三个系统的内涵、各自的职责与定位。提出在城市建设当中,三个专家系统不同职责的工作应起到不同和互补的专业关系。指出“三个专家系统的互利合作,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之中的稳妥和安全的操作方法。三个专家系统的专业运作,应该尽量避免由于专业出身的同质化,导致工作错位。专业定位的差错,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28日上午的主题报告会由陈秉钊教授主持。吴志强教授演讲的是“50年规划原理的思考(1957—2007)”。首先从《城市规划原理》谈起,指出其背后的坚实基础是《Urban Land Use Planning》这本坚实的专著。增加的“原理”是历史性大成就,使《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核心教材获得了广泛认可,而省略的“Land Use”却是历史性大误解,造成现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分裂的局面。接下来对《Urban Land Use Planning》50年5个版本的演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原理”,认为当前中西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所处的语境包括:人口、资本、产业、能源、地景、社会以及全球区域,这使中国城市面临着发达国家及区域和发展中国家及区域的双重城市挑战。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中西方城市规划学科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学科与外部关系、学科自身定位、学科体系建构以及学科理论研究4个方面。最后指出中西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可能方向。
       邵建林局长介绍了“苏州古城保护的探索和实践”。邵局长首先介绍了苏州城市的基本概况和城市发展的动因。分析了苏州城市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瓶颈、水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安全性下降、中心城市职能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也指出了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苏州下一步城市发展的举措,目标是构筑创业和居住两相宜的“新天堂”。
      王如松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绿韵红脉:城市共轭生态规划方法研究”。王教授的演讲内容十分丰富,既阐述了概念,介绍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城市共轭生态规划方法,又以案例加以说明,分析了北京逆摊大饼的共轭生态规划与模拟,以及扬州生态城市建设的水——文共轭生态规划。认为城市是属于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市不可持续问题的生态学根源在于代谢失衡、系统无序和管理失调,城市的复合生态关联应该是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生态有生态关系、生态学问、生态文化三种内涵。介绍了城市生态方法的转型、生态系统方法、生态系统的序等新的概念提法,而共轭生态关系包括“时、空、量、构、序”。提出共轭生态规划是指协调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生产与生活以及城市与乡村、外拓与内生之间共轭关系的复合生态系统规划。解释了什么是与城市密切相关的水、火、土、木、金的共轭生态。该演讲内容对于城市规划如何应对和谐社会、和谐城市的建设要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正确的思路。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关注。
      朱庆教授演讲了“数码城市GIS与城市设计”。当前数字城市的研究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前沿之一,朱教授介绍了城市设计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概念的引入,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地理环境的演进过程。重点介绍了当前数码城市GIS及其应用的情况,包括真实感的多维可视化、三维空间分析、精确的解析分析、视觉开放度分析、现实场景与虚拟景观模型的透明融合以及汽车导航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最后的结论是数码城市GIS达到了超越现实增强现实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信息传播和交流媒介;以及为城市设计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论坛主题演讲结束后,吴志强教授在闭幕式上对本届论坛作精彩点评和总结,同时对演讲专家和与会嘉宾表示感谢。他强调论坛要讲求实效和水平,不求形式和场面,不搞庞大的组委会,不收会费,不搞会议经济。论坛目标只有一个:“促进学科发展,活跃学术研究!”并对明年的论坛做了展望。明年“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金经昌奖”的评选活动将继续扩大举行,并进行适当的变化,以增加“城市规划优秀论文金经昌奖”评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最后,吴志强教授宣布,“第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将在明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
       2008年金秋,10月25-26日,相约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