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城乡可持续发展(干靓) 发布时间:2013-01-31 点击:2785

从“城市热岛”到“绿岛”?-香港旺角地区屋顶绿化改造潜力的初步调查
(From the ‘Urban Heat Island’to the ‘Green Island’?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otential of Retrofitting Green Roofs in Mongkok District of Hong Kong)
香港和许多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一样,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而受到城市热岛效应(UHI)的影响,其中旺角因为高层混凝土楼宇的高度集中而成为热岛效应最强的地区。屋顶绿化作为一种减少热岛效应引发的微气候变化和高碳排量的被动式解决方案,近年来在各种城市研究和城市实践中频繁出现。前期研究显示,相对于欧美城市以及日本和新加坡的城市,香港的屋顶绿化的设计和改建远远落后,同时对高密度的香港城市而言,相邻楼宇之间的阴影可能使屋顶绿化的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无法存活,并最终对屋顶绿化的热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屋顶绿化在香港城市地区的适用性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新议题。
本文选择香港旺角高密度老城区中的行人专区(pedestrainisation)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屋顶绿化改造潜力进行了初步调查,以确定影响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屋顶绿化改造的影响因子以及在既有商业与住宅混合区改造屋顶绿化的主要障碍,并开发三维仿真模型九太阳光照射路径、采光与阴影对旺角地区屋顶绿化的影响进行模拟。
研究首先采用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s)方法,通过以下三条标准选择了24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者作为访谈对象:①有在香港的屋顶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或管理的工作经验;②近期或正在直接参与香港绿色屋顶发展项目;③对绿色屋顶系统具有良好的认知和了解。24位受访者涵盖了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建筑测量师、城市规划师和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工作背景分为4个焦点小组,每组参与了2个小时的访谈讨论。研究小组抛出了“屋顶绿化发展的一般条件或有利因素”、“旺角绿色屋顶改造的障碍”、“旺角的绿色屋顶改造设计和规划的特殊考量”三个开放式议题供受访者讨论,并预先提供了适宜的风速、较低的空气污染程度、充足的土壤深度、充沛的排水能力以及公众享受的可达性等因子供受访者选择和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和现有建筑物屋顶结构的寿命被认为是屋顶绿化改造的关键因素。绿色屋顶改造的主要障碍则包括:①缺少足够的屋顶空间的可用性;②缺少业主和广大居民的认同;③缺少政府的激励方案和行动。
随后,研究团队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选择春、夏、冬三个季节的典型日(2012年2月1日、2011年7月15日、2011年12月1日)的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共9个时间点,对采用屋顶绿化后的日光覆盖面积和相邻建筑相互遮蔽的阴影面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有17个屋顶(即总面积的5.8%)在冬季受到遮蔽的影响,在冬春季50%以上的屋面无法获得直射阳光。结果还显示,在该地区有16.3%的总屋顶面积被屋顶空调机组及设备覆盖。这些研究成果为旺角地区的屋顶绿化改造工程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屋顶绿化工程在国外推行已有20多年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近年来在我国的上海、深圳、厦门、广州、杭州、南京、武汉等地也逐渐推广,成为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解决方案,并逐渐被纳入部分地区新建建筑的绿色评价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中。然而对于既有高密度人居环境背景下老城区的屋顶绿化改造缺乏有效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且低成本的的前期调查方法,为设计师和物业管理者决定屋顶绿化的改造量提供了依据。
来源:WONG J K W, LAU L S K. From the‘urban heat island’to the‘green island’?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otential of retrofitting green roofs in Mongkok district of Hong Kong[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3, 39:  25-35.

中国低碳指标体系的开发
(Development of a Low-Carbon Indicator System for China)
2009年,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3月公布的“十二五”计划又确定了2011年到2015年间碳强度减少17%的目标。国家发改委随后出台了低碳城市发展政策,宣布选择5个省和8个城市开展低碳建设试点工作。然而当前研究对于如何判断一个城市或省份是否“低碳”还缺少充分论证。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研究室与旧金山大学环境科学与管理系共同完成的本项研究,提出了中国省级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省级行政辖区可获取的数据为终端低碳指标体系提供了初步结果。
文章首先分析了通常用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比较的宏观层面指标,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能耗与人均碳排量,指出这些指标对于有效测度一个城市或省份是否真正“低碳”而言可能在汇总数据时太过繁杂,且无法使决策者获知低效率发生在何处及需要采取何种应对行动,也没有考虑中国各地气候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团队认为,基于终端能源使用部门的指标可以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来定义“低碳”,并可为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采取行动。
研究首先界定了中国5大终端能源使用部门:工业、居住、商业、交通、电力。然后基于可获取的指标提出了每个终端能源使用部门所涉及的修正指标,分别为:①居住:根据天气修正后的住宅建筑人均终端能耗(weather-correc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final energy/capita);②商业:商业建筑终端能耗/第三产业员工数(commercial buildings final energy/tertiary sector employees);③工业:工业终端能耗/区域GDP中的工业份额(industrial final energy per/industrial share of regional GDP);④交通:人均交通终端能耗(transportation final energy/capita);⑤电力:单位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CO2 per unit of power produced),即每度电产生的二氧化碳。
研究团队随后以中国统计局出版的《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依据,收集了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上述指标数据。通过各分项部门终端指标的加权累加计算终端低碳指标值,每个分项的权重即该部门的终端能耗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终端能耗中的比重。文章最后讨论了北京、上海、山西、山东、广东、湖北四省两直辖市的分项终端低碳指标值排序及整体排序。
该项研究对当前广泛采用的宏观低碳发展指标提出了质疑,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为中国省级行政区低碳发展建立了一套修正的指标体系,可为研究者审视与比较各省市低碳发展提供另一种视角。
来源: PRICE L, ZHOU N, FRIDLEY D. Development of a low-carbon indicator system for China[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3, 37: 4-21.

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繁荣-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12/2013》
(UN-Habitat. Prosperity of Cities——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2012/2013)
联合国人居署于2012年10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第七届世界城市论坛(7th World Urban Forum)上发布题为《城市繁荣(Prosperity of Cities)》的2012/2013版“世界城市状况报告(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提出转变全球发展重心,关注更有活力的发展理念,即突破几十年来主导着失衡的政策议程的经济增长之狭隘领域,把生活质量、充足的基础设施、公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其他关键层面囊括进来,探索更具包容性的繁荣发展。
目前,全世界陷入了金融、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危机的漩涡中。过去数十年偏重纯粹的金融繁荣导致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造成城市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严重扭曲,给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岌岌可危的金融体系一触即倒,根本无法长期维系。联合国人居署的这份报告指出,城市是地区和全球危机的救星。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为了创造全面繁荣,城市可以成为富于灵活性、创造性的平台,以务实高效的方式解决这些危机。报告倡导未来城市把有形的繁荣和更多无形的繁荣融合起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上世纪城市效率低下、不可持续的形式和功能,成为推动增长和发展的发动机。
报告分为3大部分14个章节,第一部分《繁荣与城市发展趋势(Prosperity and Urban Trends)》探讨了当前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趋势,反思了全球危机背景下的城市繁荣概念的转变需求,提出繁荣应包括以下因素:首先,一个繁荣的城市应对经济增长有贡献,创造收入和提供充足的满足全部居民生活标准的就业。第二,为了维持人口和经济的需要,一个繁荣的城市应配置基础设施,包括充足的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供应、道路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等。第三,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使居民发挥个人潜能,获得充实的人生,繁荣的城市应提供教育、健康、娱乐、安全和保障等社会服务。第四,繁荣的城市是公平并具有包容性的,利益和机会在城市里被公平地分配。第五,繁荣利益的创建和分配不会破坏环境,相反,城市的自然资产将被保存下来。为了衡量城市迈向繁荣发展的进展,
联合国人居署提出了测度城市繁荣的新工具——“城市繁荣指数(City Prosperity Index)”,该指数从生产力(Productivity)、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生活品质(Quality of Life)、公平与社会发展(Equity and social inclusion)、环境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五个维度,帮助决策者在通向繁荣的发展道路上确认机会和潜在领域。报告又以此五个维度构建了一个概念矩阵“繁荣之轮”(Wheel of Prosperity),在通向繁荣的发展道路上,控制城市增长的方向和节奏,保障公众利益高于其他任何利益,协助决策者设计清晰的政策干预举措。
第二部分《城市的繁荣(Prosperity of Cities)》,从“生产力和城市的繁荣”、“城市基础设施:繁荣的基石”、“生活质量和城市繁荣”、“公平和城市的繁荣”、“环境可持续性和城市的繁荣”五个方面,通过各大洲地方专家的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探讨城市繁荣不同维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了不同地区的当前缺失。
第三部分《繁荣城市的政策(Policies for Prosperous Cities)》,分为“从比较优势到城市繁荣(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Urban Prosperity)”、“城市繁荣背后的相关因素(Policy-Related Factors Underlying the Prosperity of Cities)”、“支持21世纪城市转型的创新(Innovating to Support the Transition to the City of the 21st Century)”、“通过规划和设计创造城市繁荣(Urban Prosperity Through Planning and Design)”、“针对城市繁荣的法律和制度赋权(Empowering Laws and Institutions for Urban Prosperity)”五个章节,提出了城市繁荣的新策略,超越了单一经济维度而拓展到其他重要的维度,指出在应对全球危机中必须允许城市发挥有力的作用,包括:①在地方一级促进真正的经济部门提高生产力,同时带动就业和创收;②城市作为平台,通过联系、信任、尊重和包容构成应对危机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③城市在地方一级的不同地区和空间发挥作用,其应对危机的举措可以整合纳入国家议程,实现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好的机会采取灵活性举措并带来更有利的影响;④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区域社会公约强化中央政府;⑤城市一级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支出保持同步,促进市政府资金的流转和有效使用。
在讨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繁荣发展中的作用时,该报告提出将城市规划重新定位为驱动城市繁荣的核心,通过战略和干预举措,推动城市“繁荣之轮”的五根“辐条”(生产力、基础设施、生活质量、平等、环境可持续)之间的相互依赖与互动,保障城市空间更具可达性或步行友好性,并在此过程中改善生产力、生活质量和社会包容性,创造21世纪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模式,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优化资源以发挥城市的未来潜能。
来源:http://www.unhabitat.org/pmss/listItemDetails.aspx?publicationID=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