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和谐新城“光明新城” 发布时间:2011-05-17 点击:1548

深圳将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和谐新城“光明新城”

200847-8日的“绿色城市与新城建设国际论坛”上,深圳市规划局向参会的国内外生态与规划专家介绍了生态型现代化和谐新城——“光明新城”的规划建设方案。

光明新城位于深圳西北角的宝安区,下辖光明、公明两个街道,新区总面积156.1km2,是深圳未来建设的四大新城之一。根据《深圳市光明新城建设》2003年版,新城的定位为“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现代化‘卫星新城’”,规划人口50万,建设用地规模70km2

光明新城包括光明高新区和光明中心区,光明高新区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的重要端点,以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制造和展示为主导;光明中心区7.97km2,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配套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具有巨大的探索意义和示范价值。光明中心区曾于2005年编制法定图则,由于地区定位的提升和地区建设条件的复杂性,深圳规划局决定暂停法定图则,转而开展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以高水平的城市设计方案作为修改法定图则的依据。2006年至2007年间,深圳市规划局开展了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工作,在国际上广泛咨询征集设计方案。20073月初,以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为评审主席的7位中外评审委员经过两次封闭式评审和长时间讨论,最终评选出了国际咨询方案的前三名:奥地利rpaX事务所方案、荷兰MVRDV方案、英国Studio 8 Architects方案。其中奥地利rpaX事务所提出的“IDEA城市”(I—独特,D—动态,E—生态,A—氛围)方案提出了“城市地毯”、“光线所有权”、“都市之种”等概念。该方案在光明新城的中心线上,设计了3个高达350米的“垂直都市”,一个由行政和办公功能主导,一个由文化功能主导,一个由运动功能主导,耸立在地平线上的3栋巨型玻璃建筑宛如巨大的白色水晶。

2007526-28日,深圳市规划局举行光明新城城市设计工作坊,对新城设计方案的技术问题达成共识,确定了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对国际咨询研究、研讨和竞赛成果形成理论总结,提出光明中心区应以建设第一个“绿色城市”为目标,由此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绿色城市”建设标准。

“绿色城市”作为光明新区的发展远景,包涵了“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社会”三重概念,其内涵是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和共同进步,具体如下:

{1}尊重自然和文脉

保护现状水系,联系西部茅洲河和东部生态保护区内的水库、湿地系统,使城市区域可以参与更大范围的生态景观格局;尊重现状路网结构和城市肌理,以现状低山、丘陵作为自然地标,构筑城市观景视觉系统,保证自然生态背景对城市形象的总控。

{2}绿色经济

协调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定适宜的开发强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未来全区绿地率20%以上,开发强度为毛容积率1.15,居住区平均容积率1.8,轨道站点周边建设强度将达到容积率10以上。

{3}绿色交通

减少穿越城区的快速道路,保证生态和新区的完整性,对外交通联系主要依靠轨道6号线、城际快线和BRT专线,城区内构建多极公交服务模式,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步行商业街、散步道、社区内公共通道等各级步道系统,提供自行车专用道,并实现步行、自行车线路与公交系统的接驳与换乘。

{4}紧凑型态

体现为轨道站点周边的高强度建设,以建设量的合理分配和控制形成清晰易读的城市意象,增强城市重要节点的活力和场所特色,疏解城市一般功能区的建设强度,发挥自然开放空间的完整生态与景观效用。

{5}宜人尺度

绿色城市空间氛围的营造应来自于人对空间的感知,不同的空间尺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场所氛围,利用各级开放空间宽度、高度、界面的指引,营造从开敞到私密的空间氛围,形成宜人的公共空间尺度。

{6}社会和谐

绿色城市应是社会融合的城市,利用公共空间(政府投资和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粘贴,推动多阶层共融的生活模式。

城市规划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下,合理安排各项城市功能,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长效发展,实现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创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是当前深圳经济转型期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一背景下,光明新城规划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根据200847-8日深圳市规划局与市光明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绿色城市与新城建设国际论坛”资料以及深圳规划局网站资料整理

(供稿:干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