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 发布时间:2011-06-01 点击:1596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
创新:城市竞争力不竭之源
倪鹏飞、Peter Karl Kresl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7.
关于全球竞争力的报告有点类似于“胡润”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检索一下自己所处或熟悉的城市排行,及其在过去一年中的位次排序升降,比如上海2009~2010年度的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处于第37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9个位次。北京的要素环境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8位,上海排第15位。虽然显得有些不置可否,但这正是这份报告存在的理由,它提供了一个参考。当然从学术角度值得一提的不单是排名,而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全球主要城市进行的评估,从而通过比较来获得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排名,为读者提供有关主要城市竞争局势的见解,并提供当前的分析及实证发现。因此信息量是这本报告的最大价值所在。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地的竞争加剧,尤其表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如何提升竞争力使城市在竞争格局中处于优势,成为当前城市管理者面临的迫切问题。
竞争力不完全是主体之间的对抗,存在通过贸易合作等实现多赢,因此在漫长的关于经济增长与竞争的研究中,贸易理论、集聚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积累因果理论、创新理论等不断从生产要素、需求、劳动力、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研发、信息、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方面探讨竞争力的动力机制。随着发展多样性条件的变化,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作用越来越大,掌握和运用更多的科技资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
作为一个测评报告,其针对测评选取的指标和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是关键。这本报告中的指标体系包括全球城市竞争力产出指标体系、要素指标体系和产业链指标体系。其中产出指标体系由绿色GDP、人均GDP、地均GDP、GDP增长率、专利申请数、跨国公司指数等6个指标构成。全球综合竞争力指数(GUCI)是由该6个指标非线性加权综合而成。要素指标体系由企业素质、当地要素、当地需求、内部联系、公共制度、全球联系等6个一级指标(包括50个二级指标)构成,由简单加权和非线性加权综合形成。产业链指标体系则有所创新,选取世界上19个产业作为一个整体,以各城市在各个产业中的分布来表征该城市在全球范围内产业层次的高低以及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整个报告分为7个部分:第1部分是全球城市竞争力年度总体报告,对500个城市排名及综述;第2部分是关于评估的理论分析,主要对指标体系及计量分析做了详细的说明;第3部分是关于全球城市的分析报告,分别就综合竞争力、要素环境及全球城市产业链3项评估分别做了分析;第4部分就北美、欧洲、亚洲以及其他区域城市做区域分析;第5部分就不同主导功能的城市形成报告,包括综合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科技中心城市、政治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制造中心城市、航运中心城市;第6部分是关于最佳城市案例,列举了仁川、墨尔本、爱丁堡、奥斯丁、福冈、哥本哈根、蒙特利尔等24个城市;第7部分是附录,关于报告的一些定义、说明、数据来源以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