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城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 (黄怡) 发布时间:2014-01-20 点击:2335

东欧国家农村发展和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的挑战
在欧盟的25个成员国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覆盖了这些国家90%的领土,农村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欧盟农村地区,农业和林业仍然重度依赖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并作为农村社区经济多样性的一个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欧和东欧国家(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CEEC)觉察到的问题最尖锐,在这些国家私人所有权归还已几近完成。土地所有权问题被认为是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下列两个现象所揭示:第一,所有土地往往主要是小块的、零碎的,且高度分散的;第二,由于老一代农民的退出,也由于年轻人大量迁移到城市地区,加速了土地的弃置,这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趋势。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耕地被闲置或种植状况不佳。 由于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农村地区在当前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这增加了农村人口的迁移,冻结了宅基地的发展,以及诸如此类的后果。由此,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建成环境学院的学者开展了对东欧国家农村发展和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挑战议题的研究。
2007-2013年期间,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The European Union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RDP)旨在寻求为欧洲农村地区的未来建立一个连贯的和可持续的框架,这个政策与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涉及住房、环境、基础设施、通讯、就业机率、土地管理等方面。这些干预政策在许多中、东欧国家颇受欢迎,在这些国家苏维埃政权解体后的土地改革,已导致了令人担忧的农村人口迁移和人口减少的趋向。
欧洲委员会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在欧盟2007-2013年农村发展政策(RDP)中通过以下三个主题加以设定:①提高农业和林业部门的竞争力;②改善环境和乡村;③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鼓励农村经济多样化。
据预期,通过农村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经济多样化的激励机制等等措施,土地合并(land consolidation,LC)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土地的结构性问题,而且可以创造能自行生产发展的农村地区。在许多西欧国家,土地合并是一项更广泛的农村发展进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社区重建。在欧盟成员国,它往往是根据国家农村发展计划由欧盟共同筹资完成。私人的与公共的利益群体之间稳定和顺畅的交流,是实现土地合并的规定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然而,在许多中、东欧国家,这目前呈现为一种独角戏而非对话的形式。因此,现今如果想要避免农村地区的进一步衰落,以及通过土地合并项目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在欧盟2007-2013年农村发展政策(RDP)实施阶段后,对利益群体的态度和期望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引入的案例研究,基于对立陶宛农村地区相关的主要利益群体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涉及土地所有者和市政府,揭示了农村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应该反应在立法之中,作为在其他中欧、东欧国家的指导,以避免农村地区的进一步衰落。该调查围绕两个中心:①对参与在2005-2008年实施完成的土地合并(LC)项目的私人土地所有者的定性调查;②对在2010年来自地方政府(城市政府)的代表的定量调查。
研究表明,像立陶宛这种对于土地合并缺乏实践的国家,非常得益于由西欧专家成立的指导组织来指导、监督、评估下一阶段欧盟乡村发展政策(RDP)的实施。研究还发现,立陶宛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牵涉的各个基本的利益群体之间的目标缺乏保障而导致了资金问题。此外,所涉及的各个群体也对这项进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研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指出迫切需要一个战略性的公众意识计划,不仅可以向公共和私营部门提供专业知识“银行”,而且也可从立陶宛和其他国家的土地合并的成功实施项目中撷取和推广最佳实践的信息。
来源:PASAKARNIS G, MORLEY D, MALIENE V. Rur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establish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J]. Land Use Policy, 2013, 30: 703-710.
(供稿:张雅丽, 陈亮, 黄怡)

中小城市城镇化的扩展:以印度尼西亚的井里汶地区为例
尽管对于小城市的城镇化有无必要存在争议,但是城市生活未来预期将不再主要发生在巨型城市。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这个人口比例与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一致,后者也正在逐渐上升。据联合国(2012年)的数据,世界人口的52.1%居住在城市地区,其中只有约17.7%居住在大城市和巨型城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研究对于巨型城市和大都市地区的城市发展特征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对于小城市的研究却较少,且理论化程度不足。然而,二级和三级城市在城市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可以作为某些产品或商品的专业制造基地,作为省会城市或配送中心等等。因而,研究小城市的城镇化特征还是非常必要的。
印度尼西亚的小城市,像发展中世界的其他较小城市一样,人口相当密集,其中的许多城市正在经历扩展的城镇化,从而超越了它们的行政边界发展。在此背景下,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空间科学系和印尼万隆技术学院的Fikri Zul Fahmi、Delik Hudalah等学者开展研究,以印度尼西亚的井里汶地区为例,旨在探讨引发了这些小城市的城镇化发展的要素。井里汶地区的城市变化近几年来呈加速态势,非常契合印度尼西亚的疏散政策。但是,该地区在发展中,不但缺乏基本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而且缺乏提供上述城市产品的体制。
这项研究主要试图发现井里汶区域的城镇化为什么能够扩展,并检验了两种可能性:一是当地城市变化是否更容易受外部要素触发,例如蔓延效应或是大城市中心的扩散效应;二是这是否只是反映了井里汶市作为整个井里汶区域增长引擎的地位。研究者继而收集数据,对于每一个可能触发地区发展的因素进行了逐一验证,并将这些要素归纳为下列方面:人口变化、物质空间变化、经济重构、住区发展、以及政治和政策进程。
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小型中心城市,井里汶拥有一些反映其特殊性和唯一性的特征:作为“虾城”的地位和拥有广受欢迎的蜡染产品。尽管它拥有自己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体系,但也有其在周边区域内的独特作用:充当贸易与服务中心,创建了一种连结大城市中心与新兴小城镇之间的新联系,这也显示出早期典型大都市发展的特点。该区域发展主要由向心力驱动,与其他亚洲的案例相同,这种向心力来源于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同时,研究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城市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这个过程需要植根于本土的机制,其中城镇化模式是开发准备、市场机制与利益冲突的结合。
井里汶个案的研究表明了城市变化如何受经济重构影响,它鼓励人们更靠近区域的核心居住,这代表了在该区域的核心和新兴的城市地区之间一个新的关联。研究揭示了确定小城市中心诸多特征的这些属性,从而有助于解析普遍意义上各小城市的差别更为细微的意象。研究为其他中等城市或发展中的小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那些被预测未来将可能成为大都市区的中小城市。而研究中提到的发展驱动力类型,也将在其他区域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那些跨国资本不可到达的地区。
来源:FAHMI F Z, HUDALAH D, RAHAYU P, et al. Extended urbaniz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e case of Cirebon, Indonesia[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 42: 1-10.
(供稿:李源, 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