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ing Tourism at World Heritage Sites: a Practical Manual for World Heritage Site Managers (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管理:一份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实用手册) 发布时间:2011-05-23 点击:1895

Managing Tourism at World Heritage Sites: a Practical Manual for World Heritage Site Managers (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管理:一份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实用手册)

Arthur Pederse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02

旅游业作为遗产地的基本产业之一,必然会给文化遗产本身带来一定的损耗,但同时也蕴涵着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潜力。如何通过有效的保护管理降低遗产地旅游的负面冲击,是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

2002年由UNEP IUCN WTO联合出版了Paul Eagles博士编写的《受保护地区的可持续旅游》一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在受保护地区与旅游相关的各种事务,并就如何从事这些事务提供指导准则。今天我们这份手册则主要在该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包括:对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特殊要求,并通过游客管理规划、过程管理等来提供指导。

该手册的出版,为遗产地管理者勾画了一个详尽的管理过程,包括在不同的旅游阶段,如何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从而推进一切有关可持续旅游的观念、理论、方法进入实践运作层面。可以说这份手册标志着UNEPUNESCO关于通过可持续旅游以促进受保护地区所开展的长期合作研究中的又一里程碑。

该手册主要服务的对象是遗产地管理者和培训中心。手册中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实践以帮助管理者解决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了促进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交换,手册还提供了一些常用的术语解释;对于旅游冲击、容量负荷、游客管理策略等专项研究,都配有简短的案例以明确其含义和方法;手册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际应用方法,包括如何进行调研设计、监控政策的执行实施、管理手段的实际应用、提升场所价值、与产权收益者交流等。手册的主要内容分为八个部分:

{1}关于世界遗产公约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1972年在巴黎签署的世界遗产公约,包括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大会制度、世界遗产的登录与审核、世界遗产濒危名录的评定与公布、监督与周期性报告等内容。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指南中,着重强调了关于旅游观光相关事务的执行准则。

{2}旅游业:对管理者的启示

该部分主要帮助遗产地管理者建立起关于遗产旅游的基本认知,包括旅游管理行业的部门构成与职责、国际旅游市场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等。

遗产旅游是一项综合了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具有更融合性的特殊旅游类型,并强调贯穿于旅游全过程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对环境的最小影响。可持续旅游则是所有旅游类别中关于新型发展的必然内容,即一种既满足当前旅游者需求和旅游地发展,又能够为将来提供保护和发展的空间和价值的旅游类型。

通过这些旅游行业发展情况的学习,帮助遗产地管理者正确的分析在遗产地所发生的各种旅游类型、并从各种细节层面选择适合的旅游策略。

{3}旅游的冲击与存在问题

该部分具体介绍了旅游冲击的一般概念、环境影响的共有模式和各项因素等。其中,因旅游者导致的影响和改变,以及旅游对当地社区文化的冲击是本章的重点,并配有相应的案例阐释。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个社区是相同的,因此模式化的旅游发展循环链难以解释真实世界的各种复杂现象;大量研究数据也表明,旅游发展与当地社区之间的交互关系也是难以预测的;有的地方文化能够很彻底的被外来文明融合或取代,而有的则与之格格不入;当一些地方文化特质能够转变为可交易的日常商品是,其文化内涵也变得毫无意义了;当旅游收益不能公平分配时,也会引起社区的敌对和矛盾,而这种利益的再分配在实践操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同时,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也难以获得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同步效果。

{4}公众参与的激励与挑战

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计划应该囊括所有利益相关的团体或个人,利益人的参与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和资金,帮助管理者分辨地方文化中的细微差异,减少管理中的漏洞。当然,公众参与管理也带来了不少的挑战:比如要把来自不同团体或个人的意见整合成为一个清晰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最善辩者则往往主宰着共同参与的过程,导致作为大多数的人群意见往往遭到忽视。

相互信任和集体精神是促进参与和交流的因素。有效合作的技巧包括鼓励亲身参与、提供二选一的对话模式、纳入有效的咨询机构、将管理规划的制定过程予以开放、当地的非政府组织也能够充当很好的交流纽带。作为遗产地的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5}确立政策目标和管理目标

政策目标的确立为遗产地的管理建立起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环境基础视角,其政策内容涉及一系列举措,如开展公众教育、提高本地就业机会、刺激旅游经济等。管理目标则更加具体和细致,如限制游览人数、降低噪音污染等。管理目标应当是具有时限性的、能够被量化和客观评价的。

政策与管理目标的确立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文化真实性与生态完整性,遗产地相关利益人的权益维护,旅游者的偏好与需求管理等。

{6}容量负荷与相关的规划问题

合理的遗产地旅游容量应当既不损害遗产地环境,又不影响旅游者的体验。对于容量负荷的研究应置于三个层面:物理空间容量通常包括旅馆床位数、停车场和露营地的容量,以及干净水源和供电的状况等;生态学意义上的容量是指遗产地生态环境在维持自身循环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类活动影响;社会学意义上的容量是指游客过于拥挤将会导致游览品质的下降。游客管理规划就是通过监控和评估和不断的管理手段调整,将旅游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限度内。

{7}旅游管理策略与方法

在制定管理措施之前,必须对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调查和鉴定。管理措施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选择管理措施时应当考虑是否与目标一致,执行所需付出的代价,成功的可能性,以及高昂的代价等。主要的旅游管理措施有:减少进入遗产地的人数,权衡集中还是疏散游客的利弊,改善遗产地的物理环境,劝导游客行为,建立措施执行的激励机制,与当地社团分享利益等。

{8}遗产地的价值提升

管理者应通过提升遗产地价值来促进经济管理的执行,包括: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经济激励手段,细分游客类型以开拓不同的旅游市场,对旅游地的促进机制和旅游趋势进行SWOT分析,开发遗产地的旅游特质等。更加具体的策略是对遗产地价值的宣传,包括免费的国际旅行者指南,旅游杂志、报刊、电台甚至网络,以及自行印发的小册子等,还可以通过举办特殊节日活动等扩大影响。

来源:http://whc.unesco.org/uploads/activities/documents/activity-113-2.pdf(供稿:袁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