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田莉) 发布时间:2016-04-01 点击:3338

瑞典基律纳市(Kiruna)总体规划:资源城市的迁移
瑞典城市基律纳(Kiruna)坐落于北极圈内,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铁矿石储量,如今却由于极端粗放的深度开采而面临崩溃的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总体规划提出让基律纳市往东迁移2英里(3.22km)。这个新规划将会在坚固的地面上进行重建,保留其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开放发展商业逐渐减少对采矿业的依赖。
规划将整个市中心迁移到更远的东边,然后逐步将城市西边那些受到采矿影响而变形的社区一点一点往新中心迁移。在整个过程中,要把基律纳东边已经发展起来的区域吸收进来,提高整个社会的融合度,让城市沿着已发展城郊向新中心蔓延,呈现出一个狭长的东西向椭圆空间结构。此外,在那些已经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废弃采矿区,要建立起新的自然栖息地。
新的城市中心将被布局在城市的东边,现状是一片与主城断开的社区,建设于1960-1970年代。作为百年老城的中心,此次迁移意味着要拆下所有重要建筑上任何可以被保留的东西,然后保存完好地运到新址去并重新用于新城市中心的建设。
对于这项搬迁计划来说,必须设计新的家园、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多条新道路和一个缆车系统)以及新的服务机构。规划中大胆运用了缆车系统来解决交通问题。这套系统将穿越那些不稳定的地区,为矿业工人提供上下班交通服务,此外还规划发展为一个旅游项目。考虑到当地未来的矿业发展,这套缆车系统必须设计得更加灵活、便于移动、适应性更强,即使未来地面沉降情况更加严重也能够应付。
此外,基律纳市及矿业的不断发展曾经迫使游牧民族萨米人和他们的驯鹿群离开该地区。但他们仍然生活在基律纳市周边。在规划中,一些因采矿而变形的地区将恢复成之前的牧区,萨米人的古老生活方式有望变得稳定。当基律纳市完全迁移完毕,旧城将会改造成一个公园,有利于驯鹿迁徙。该搬迁计划还提出,要利用来自矿业的热能为城市服务。这些热能目前都在通风换气的过程中被浪费掉了。未来将在矿山周围设置小型发电厂,利用这些热能发电。
矿业生产对于土地的破坏显而易见,但其也支撑着一个社群、一个国家,或许还有助于维持瑞典一部分的传统遗产。基律纳人通过广泛协商,表达了一个愿望:他们希望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但也希望保持开放性和亲近自然,他们都非常热心户外活动。因此,该计划将在城市周围设置开放的自然栖息地,距离城市仅仅几个街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融合。

未来东京
“未来东京”为了使东京湾适应2045年的气候而想象一座城市。在那个时候,海平面上升、地壳运动频繁,以及台风的威胁使大家开始关注海湾地区低海拔的区域。“未来东京”提供了一种发展策略,以增强海湾地区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未来东京”提供了一个可以跨越整个海湾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成为东京湾海岸线的缓冲地带。基础设施环线让该区域可以共享包括淡水水库、公共海滩和港口以及城市农场在内的资源。海湾的海水可以种植水藻生成快速清洁而高效的能源。
“未来东京”为55000名希望逃离海岸危险并减少通勤时间的居民建造了一座1英里(1.61km)高的塔楼。以公交导向的居住塔楼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在工程上面临很大的挑战。以居民对淡水的需求为例,水资源可以在这座建筑中进行采集、处理以及储存,并利用重力进行分配。为了解决1英里(1.61km)天空塔中55000名居民的交通问题。设计利用了磁悬浮技术。电梯运输系统采用了 ThyssenKrupp 公司的 MULTI 无缆绳电梯,可以在垂直和水平向自由地移动。
随着近年城市化带来的全球人口集中,“未来东京”项目提出了海边超大城市转型一种可能,让其能对环境具有更好的预应力。“未来东京”利用了曾经未被使用过的资源,结合新陈代谢理论创造了一片人造的土地,同时利用了先进的技术。这些基础部分与高密度垂直发展的专业相结合,发展出了新的城市超级建筑类型。

“纸岛”(Christiansholm)总体规划
Christiansholm 岛被称为纸岛,位于哥本哈根内港。多年以来Christiansholm 岛被丹麦媒体行业占据,在2013年,丹麦采购组织在用报纸仓库占据该岛50年之后撤离了该岛。
总体规划用新建的“哥本哈根大厅”建筑取代了岛上原有的仓库,新建筑具有居住和商业的功能,其基本理念是“非正式的公共功能”,可以进行大型活动、展览,同时还具有一个游泳池。一条环岛的步道可以将上述这些功能连接起来。规划的愿景是创造一个庆祝城市文化并符合哥本哈根生活方式的场所。Christiansholm 岛在未来将成为哥本哈根的一级城市生活区,因此希望可以用当地的面貌和生活方式迎接旅游和参观者。这座29000m2的人工岛是哥本哈根内港的核心,邻近歌剧院和丹麦皇家剧院,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已经向公众开放多年,成为了哥本哈根人常去的一处景点。岛上具有创意产业和公共功能,例如城市科学天文中心和哥本哈根小吃,每年吸引了350000名游客。
规划利用了岛屿上已有的城市生活方式,用容纳了非正式公共功能的活动、画廊和游泳池的新建筑取代了原有的仓库。商业功能位于建筑的顶端,纳入了内部的绿植庭院。整座岛将会被一条公共步道环绕。政府在岛上建造游泳池的决定也确保了Christianholm 岛成为哥本哈根人的文化坐标。规划为Christiansholm 岛创造了一个有远见的愿景:一个具备游泳池、城市生活、住房和环岛绿岛的全新哥本哈根社区。

可达性、房地产和美国城市空间(Access, Property and American Urban Space)
这本书解释了为什么最古老的城市一开始会有格网状的道路系统;是什么导致了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这种道路系统依旧受到如此青睐;为什么开国元勋们都偏爱格网道路系统的城市;以及这样的道路系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在5000年历史中,房地产一直影响着城市住区的形成,但几乎所有关于城市形态的理论和研究都忽视了这一点,所以产生了现在对城市的不完整、有缺陷的认知。人类进化的几千年历史和发展产生的空间格局,可以运用房地产以可达性和移动为基础来进行重新组织。产生的结果就是所有资源整合起来的调节机制是被房产所有者控制的(至少大部分是这样)。
通过对美国城市空间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00年间,房地产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有了显著的改变。这一变化始于1940年代,通过结合设计思想、感性的田园城市主义以及金融实力建立了路径依赖,导致了城市政权的转变,减轻了经济动荡。这本书对于房地产与现实空间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新的思考,将空间、地产与聚落形态联系起来,并且描述了功能主义、寻租、通用技术和网状街道系统的利弊,以及美国开国元勋对于城市形态的思考。
来源: BROWN M G. Access, Property and American urban space[M]. Routledge; Routledge Studies in Human Geography, 2016.

每天的全球化:布鲁克林和巴黎移民社区的空间符号学(Everyday Globalization: A Spatial Semiotics of Immigrant Neighborhoods in Brooklyn and Paris)
每天全球化是一项对布鲁克林和巴黎移民社区的微型社会学研究。全球性的流动使人们一起从遥远的地方带来他们各自的文化习俗。全球城市的居民把那些带有集体认同标志的地区成为“移民社区”。
这本书探讨的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身份的空间符号意义。与其他研究全球化和城市的文献不同,这项工作需要研究团体的社会心理、语言景观以及日常的流动性来解释城市居民遇到了怎样的文化差异。社会身份的标志在组群边界和公共空间共享的语境下会被突出解读。这一研究的广度有助于具有空间意义的人文地理研究;这本书也将会吸引视觉社会学的学者和学生。此外,该研究还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法来研究城市的日常体验。
来源: SHORTELL T. Everyday globalization: a spatial semiotics of immigrant neighborhoods in Brooklyn and Paris[M]. Routledge;Routledge Studies in Human Geograph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