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田莉) 发布时间:2015-07-23 点击:3486

近期规划设计案例精选
1、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5星级绿色校园
澳大利亚西部最大的一所大学——科廷大学,已经获得了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BCA)授予的首家5星级绿色社区。科廷大学成为澳大利亚第一所将其整个校园转变成一个可持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心的大学。
该大学计划将114ha的宾利校区改造成一个“创新城市”,并成为城市复兴和可持续设计的最佳范例。这个总体规划定位为“大胆的和刺激的”,渴望创造一个“特别的科廷”氛围和外观。在过去的20年中,该项目旨在将郊区的大学转变为有“大学城”之称的大科廷。
五星级的评价包括“创新、杰出的设计、可持续的环境、经济的繁荣和宜居”。校园结合商业、零售、居住、教育和交通基础设施,诣在打造“活力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是这个项目的基石,它要能适应、尊重其场地和文化遗产。
该项目采用了“生活流”这个概念,有利于水的再利用并且提高了该地的生物多样性。采用了一个框架复杂的厂址分析,发现水利设施十分契合当地特征,并且很好地利用了自然资源。雨水设施收集系统,而雨污混合的水体也会被用于供应非饮用水的需求。该项目的主要动力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并向科廷校园和周边的社区提供资源。该项目还提供了最大化的无障碍设施,并建立一个有组织的确保行人和自行车通行安全的网络。对于社区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已经提上日程,并以“改善居住环境和社会结构”为目标导向。此外,学者、行业成员和当地政府部门还建议,该项目的总体规划需要优先考虑经济发展。预计该项目将在该地区创造14000个新的就业机会。
2、韩国釜山北港海滨公园
在韩国釜山北部港口再开发的国际比赛中,釜山港务局(BPA)选择了SYNWHA为获奖者,对占地23.9公顷的港口进行重建。SYNWHA集团的获胜方案是“互动式码头”,旨在将原来的港口改造成一个文化中心,而这个文化中心是山、河以及海的结合,它将釜山城和其海滨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
釜山曾经只是一个小的海港城市。如今,它已迅速发展成为韩国第二大都市。港口位于海洋、新城和Choryang山下人口密集的住宅区的交界区。基于其复杂的地形,互动式码头的总体方案有以下三个目标:将原来的码头岸壁改造成一个纪念这座老城悠久历史的新码头;创造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形式,为社会互动提供文化、教育和艺术方面的平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城市码头由 “独立平台”和“灵活式平台”组成,它被设计成一系列人行道构成的海洋景观。平台促进了港口和城市中心最原始的联系。这里还将修建一个咖啡馆和各种各样的商铺,聚集更多的人流,给这个港口带来无限的生机和能量。“情系码头”布置了北港纪念馆、舷梯、港口街区花园和游牧公园形成多功能服务区。纪念馆设有六个分区的展览,还有受保护的码头岸壁和大型船只雕塑。
其中一个方形浅水池、小型园林和城市广场作为表演和社交活动的开放空间。城市核心活动是沿着海滨开展的,由多个层次的海滩、广场和码头等组成。游牧公园提供了沙滩和天然草地,对于参观者来说是一个公园,实际上也起到了水净化系统的作用。材料方面,也与北岸码头的材料相一致,再加入绿色和自然景观起点缀作用。
3、罗马科学城总体规划城市智能生态系统设计
Vincent Callebaut建筑事务所完成了该规划方案,将罗马军事区改造成自给自足型城市生态体系。项目名为“科学城”,占地8.6ha,旨在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该项目鼓励可持续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场景艺术营造,实现智慧型、自足性有机生态系统。
该设计有六大基本原则:尊重文脉和场地的工业历史;营造多种的公共空间、建筑类型和建筑语言;灵活且多功能的城市空间;绿意盎然的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植物与建筑;不同户型的公寓类型。
为了创造宜居的理念,科技城将军事街区复兴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持续振兴的居住城市。延续了军事街区的一些方面,城市生态系统从现存的基础设施增长,继承过去发展的同时让它变得更加宜居。曾经有着工业历史的建筑都配备了最新的设施,改造成不同的阁楼建筑。同样,现有道路通过公共空间的网络相整合,形成有秩序的道路结构布局。
为了维持公共和私人空间的平衡,对城市的职能进行划分。虽然划定了商业和居住的活动空间,但是住宅仍然与商业活动距离亲密,占领对方的地段却又相互依靠主街道的存在保证隐私。每一个建筑都在屋顶花园中探索公共空间的概念。即使在这样一种公共空间里,也能提供与世隔绝的感觉。屋顶和阳台的树木不仅美化了小区,并且能够使居民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些公共花园为居民提供了自我更新的食物来源,有助于生产本地城市的必需品。此外,这些果园提供超乎想象的环境效益,包括过滤二氧化碳和清除有害微粒,创造了更健康的氛围。
可持续实践更进一步的做法是通过科技实现,简单的操作,如自然采光、雨水收集和回收系统,在保护资源上有显著的效果。其他可持续发展的进步是通过光伏发电,一个集成的风力涡轮机的杂交照明系统,并通过太阳能管产生热水。此外,城市生态系统是行人为导向的,它的功能都是在步行距离范围内设置的,方便行人到达各个地方。所有汽车都是在居住空间外部,在地下提供停车场,以减轻有害气体排放。
来源:archdaily.com

走向竞争性城市的必备策略
(The Urban Imperative Towards Competitive Cities)
对于大多数的人类历史,人们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我们已经奇迹般地朝着无比的繁荣转变,特别是在城市这个方面。城市化在这个转型中展现了无限的潜力。虽然从农业向城市的过渡充满了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承诺,可是城市化也在公共服务、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犯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了正确政策的城市可以进行变革,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繁荣,摆脱贫困。
哪些政策可以利用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并且解决城市目前对于机会可获得性的强大的不平等?什么会使城市更具竞争力?这本书回答了这些问题,也解答了其他相关的重要问题。这本书强调了需要去重新思考城市并且构想一个美好的城市未来,从为读者提供城市化的不同的观点,如经济格局的变化、城市竞争力、创业、社会融合、可持续发展和提供必要的服务等这些观点出发。这本书将引导我们走向一个竞争性和以人为本的城市。
来源: GLAESER E, GHANI A J.  The urban imperative towards competitive cities[M]. 1st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05-19.

城市和郊区的生态设计
(Ecodesign for Cities and Suburbs)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和郊区,他们对整个地球的运行系统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但城市化和高密度的增加也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通过将城市发展转变成有构想的、低碳的、结构紧凑的、适合步行社区和商业中心的形式,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两位作者Jonathan Barnett和Larry Beasley通过探寻来证明,可持续建设和自然环境可以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将规划实践和城市设计通过环境保护进行整合,这些都是通过已经在很多社区实现的商业行为和各种资本项目运行的。生态设计有助于使建成环境的设计适应于变化的气候和迅速发展的世界,创造更多令人向往的地方。
本书共有六章,较全面的阐述了作者对生态设计概念的解释,包括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通过制定更加紧凑的发展、更加适合步行、自行车的尺度,鼓励火车和大众运输,来减少公路和机场的拥堵;通过制定管理条例,以确保更好政策制定和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从公园道街道去创造一个诱人的和对环境负责的公共空间;最后如何来实施这些生态设计的概念。
在本书中,生态设计的框架已经在很多城市和郊区通过创新实践来运行,例如在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城和曼哈顿的温哥华等一些地方的实践,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例子被证明可以在任何社区中适用。生态设计的思维是拥有想要塑造或影响城市和郊区的任何人都相关的,比如设计师、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生态设计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BARNETT J, BEASLEY L.  Ecodesign for cities and suburbs[M]. Island Press, 2015-06-23.
(供稿:李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