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亚历山大港东部历史区框架规划
该项目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区东部,涉及面积约700hm2。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海滨环境,优化交通和行人无障碍设施,整合现有的历史遗迹,开发新的投资机会,加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并帮助埃及重新回复世界领先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项目规划以加强地区的机动性和流通性为指导性原则。增加了集中式的停车场以减少了交通的拥堵,通过新的有轨电车、木板路、悬浮码头、水上出租车等设施的完善提高了港口各部分的通达性。规划计划重建滨海路,并建造步行通道和遮阳街道使整个地区更具滨海地区的特色。规划的绿色框架引导了整个开发区向可持续性和统一性的方向发展。新的防浪堤建造在港口周围,它保护了内陆不受海水的腐蚀并改善了通往考古区域的道路。建造在水边的高耸的太阳能发电机在夜晚将发出微弱而稳定的光,它唤起了人们对亚历山大港法老时代的古老记忆,并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个可持续性城市未来的想象。
伦敦Watermark地区规划
该项目位于泰晤士河北岸,被开发为混合功能的商业地区,于2007年开始建造并于2009年完工,项目包括若干11层的办公楼,开发面积达到4.6万m2。作为一次滨水历史遗址地区,项目力图表现出伦敦的滨水发展的历史以及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氛围。项目建造于1975年建成的哈伯德·福特全球办公室的地基之上,保留了原有建筑30%的地下室部分,并建设了新的桩基和承台,使其屹立在距海平面尚有5.2m的底座之上以抵御泰晤士河的洪水侵袭。建筑被设计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单元,较低的建筑靠近水边,而将略高的建筑靠近北部,以形成良好的天际线。Watermark地区的建筑以木质框架为主体,巨大的1m2橡木材料唤起了该地区的海航传统;建筑外层覆以透明玻璃和黑色金属框架,并以涂上彩色涂料的厚木板作为装饰,为冷酷的现代气质增添了灵动的色彩。可持续性是该项目设计考虑的重点,设计重新使用了约1/3的旧建筑,减少了拆除带来的浪费;该项目所使用的95%的建筑材料都是回收材料;其所采用的其他低碳措施还包括:采用双表皮被动通风立面、安置高达5层楼的百叶遮阳窗,使用高性能的氩气填充玻璃以控制摄入的阳光等等。
马来西亚Iskandar金融区
Iskandar金融区是Iskandar发展地区的九个组成部分之一,是其中的核心地区。Iskandar金融区的启动项目位于环境优美的滨海丘陵地区,可远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Johor海峡,总占地约为146hm2,马来西亚希望其能成为展示马来西亚和南部Johor地区经济健康繁荣的窗口。该项目的总开发面积超过4万m2,总投资达70多亿美元,希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促进马来西亚的长期经济发展和吸引国际投资。作为一个新兴的高密度商业综合地区,Iskandar金融区被定位为可容纳多种活动的国际金融中心。规划涉及了全方位的土地利用和功能策划,包括:办公、零售、居住、酒店、休闲娱乐和公共服务,对所有的功能均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道路、停车场、开放空间网络和基础设施。规划较好地协调了自然景物和人造建筑,加强了各邻里单位之间的联系,并保留了大量的停车场地和公共开放空间。项目规划通过妥善安排建筑物的位置加强自然通风,还使用了创新性的暴雨管理技术。
■WATERMAN T, WALL E. Basic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design[M]. Ava Publishing, 2009-12-10.
■KASPRISIN R. Urban design: the composition of complexity[M]. 1 edition. Routledge, 2011-07-16.
■BROWN L J, DIXON D, GILLHAM O. Urban design for an urban century: place making for people[M]. 1 edition. Wiley, 2009-01-09.
■DOBBINS M. Urban design and people[M]. 1 edition. Wiley, 2009-04-13.
■SHARE D G. Urban design since 1945: a global perspective[M]. 1 edition. Wiley, 2011-07-20.
■格哈德·库德斯, 城市形态结构设计[M]. 杨枫, 译. 第1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05-01.
■奥斯瓦德, 贝克尼. 大都市设计方法:网络城市[M],第1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01-01.
■美国规划师协会. 国际新景观(Internatioal New Landscape). 区域规划&城市设计·美国[M]. 第1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01-01.
■陈一新,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M]. 第1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09-01.
■吉沃尼. 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M]. 第1版, 汪芳,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01-01.
■朱文一. 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理论[M]. 第2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0-01.
(以上供稿:邓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