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10年来巴黎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但是事实上,在20世纪末,对巴黎城市肌理更新的努力逐渐趋缓甚至停滞。原因众所周知:由于城市更新区划(ZAC: Zone d’Aménagement Concerté)的内容缺乏大范围咨询研讨,以及过分拘泥于土地利用规划(POS: Plan d’Occupation des Sols)的弱点,使得更新区划的实效性受到严厉的批判。
今日的巴黎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为了使巴黎能够适应今天的世界,应当尽快扭转这一趋势。从而对于城市的未来需要一个清晰的展望,力求能够有效回应市民对未来发展的有时候是互相矛盾的各种渴望,在保护优秀遗产和为了发展和增加城市活力而必须进行的改变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在此背景下,2001年巴黎城市的领导集体决定在一些街区内实施一系列的开发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居住环境,建设更多的住宅,帮助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城市声望,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和低标准住宅的数量,为每个市民提供一个更能适应其愿望的充满活力的环境。
这些项目共计35项工程,总共涉及到了城市面积的10%,三分之二的项目自2001年度开始策划。这一动态的开发过程是对巴黎地方城市规划(PLU: Plan Local d’Urbanism de Paris)的修正,从而将决定20年后巴黎的面貌。项目的初衷很明显:发展城市,修复缺陷,完善功能,向曾经被忽视的邻里精神回归,修复城市艺术作品,从多方位提升城市遗产的价值。政府所邀请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要求在策划中体现出革新的精神。
这些项目不仅仅设计住宅、公共设施、商业设施,而且还包括绿色空间。他们是多样化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设计中要考虑到社区个性。同时这些项目也尝试着进行方法上的革新:创新性体现在居民、地方组织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上,他们与被选举出的代表,城市公务员和设计师一道工作,从而力图寻找到城市问题的高效而多样的解决方案。(供稿:马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