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规划学院( 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的讲师Quentin Stevens,研究了澳大利亚的两个主要城市,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研究的对象是这两个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文化和休闲地区的城市设计。这两个地区都是与城市的中央商务区(CBD)隔河相望,而且都是经过改造发展而成的。墨尔本的滨水休闲地区位于雅拉河南岸(Yarra River),作为城市的一个主要休闲用地已有很长的历史,其间建造过各种不同的休闲娱乐和商业商务项目,逐步发展成了现今的规模。布里斯班的滨水休闲地区最初是以码头、仓储功能为主的地区。之后随着码头、仓储的废弃,昆士兰州政府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对这个地区开始了逐步的改造至今。这两个地区的改造建设都是政府主导,经历了几十年时间,大规模投资,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土地价值为目的。
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学者Gordon(1996)提出的成功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5要素:(1)提升城市形象和可识别性(2)结合现有建筑形态(3)加强公众的可达性,将滨水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水系紧密结合(4)逐步的规划、建设(5)协调公众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使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主要以行为学的视角,通过日常使用功能、人们的感官经验和对滨水空间的使用三方面来考察人们在滨水地区的休闲活动,进而得出对研究地区的城市设计的评价。
研究将人们在滨水地区的休闲活动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消磨时光(escaping the everyday)、结识陌生者(mixing with strangers)、欣赏景观(consuming spectacle)和尝试新的健身运动(exploring new forms of bodily activity)。通过对研究地区的一系列公众活动的细致的实地观察,研究分析了对于物质形态和功能的规划是如何体现在空间组织、人类活动、城市形态等各方面的。由于管理部门尝试对于地区内的雕像和各种活动进行细致的管理,而地区内大量各种日常活动大多发生在这些被管理的区域,因此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这一现象在研究中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三方面。首先,滨水休闲活动地区的开放性、可达性和通畅性是最基本的条件。人们可以在地区内自由、舒畅的通行对于地区的活力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针对地区内步行交通节点,应尽可能地布置不同的项目围绕在其周围,使人们能够方便地接触这些项目,更多地逗留在地区内,以增加地区的活力。
最后,针对滨水休闲活动地区的城市设计的两个要点是地区内部的多样化和地区的视觉特色。这就要求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将不同性质的土地使用功能混合起来,同时尽可能地保证水系对于各块用地有良好的渗透性。
来源:QUENTIN S. The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s: a critique of two Australian "Southbanks"[J].Town Planning Review, 2006,77(2).
● 生态、节能住宅研究
生态、节能住宅是当今城市建设相关领域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居住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理念进步的重大标志。在诸多同类概念中,以下的有代表性。
1、绿色住宅
绿色住宅提倡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资源的负荷,强调与环境的融合。
2004年8月,中国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评价方法。如: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建筑研究中心制定的《生态建筑环境评估》、15个国家在加拿大商定的《绿色建筑挑战2000》、日本环保省的《建筑环境效益综合评估》等。其中的共同关注点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或禁止)使用可能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减少资源消耗、材料回收和利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等。
2、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从本质上讲同绿色住宅没有显著差别。然而绿色住宅容易被理解为单纯强调绿化的作用,因而生态住宅的概念令人们更容易获得较全面的认识。
生态住宅强调以高新技术或先进的理念为先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技术成果,使物质、能源在人工环境内有序地循环转换,并与自然生态相平衡。
2001年9月,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提出了生态住宅的建设框架,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第一版,并于2002年和2003年两次再版。该生态评价体系包括住宅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和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大指标。
3、健康住宅
健康住宅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前提下,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认同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住宅质量,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健康住宅强调居住者在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处于良好的状态。2001年10月,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等单位编制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此后又陆续出台了《健康住宅评价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等文件。该技术评估体系包括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两个方面。其中:居住环境的健康性从9个方面进行评估:住区环境、住宅空间、空气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环境卫生;社会环境的健康性从9个方面进行评估:住区社会功能、住区心理环境、健身体系、保健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文化养育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健康行动、健康物业管理等。
4、康居工程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是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为目标,旨在带动住宅建设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住宅设计、施工档次、提高居住生活质量。
1999年,建设部颁布《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实施大纲》,2000年又出台了《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康居示范工程不仅在住宅小区的开发理念、规划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且在住宅的功能与性能、设备与设施的装备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同时在住宅建设贯彻“节能、节水、节地”“淘汰落后部品”等产业政策以及引导住宅建设技术发展等方面起着主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5、节能住宅
节能住宅是指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住宅建筑。
我国现有的节能住宅设计标准以《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代表。目前我国常见的节能住宅大多采用以下节能方式:外保温墙、水循环系统调节室内温度、节能玻璃窗、合适的墙窗比例、平开窗、铝合金窗框、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室内新风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大开间小进深的住宅设计等。
来源:上海市人类居住科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