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刘冰) 发布时间:2013-01-31 点击:3033

《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系列丛书
当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城镇里。根据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的研究,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到全球人口的2/3。这一快速的、大规模的世界性人口集聚给人类的智慧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人类塑造新的人居环境带来了大量的机遇。
在当前城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实践者亟待实用案例借鉴和有效精简信息的需求,联合国人居署开发了“快速导则”系列,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来帮助城市和区域在不确定性增加和人口增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重新获得其与生俱来的发展优势。基于在2011年2月由联合国人居署召开的题目为“绿色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什么”( What Does the Green Economy Mean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的会议,出版了由四本导则组成的,旨在鼓励城市管理者和从业者以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城市的角色,与专家、跨学科利益团体及相关部门合作,以推动人类和环境的共同繁荣与和谐。每部导则都包括从全球范围中挑选的案例,它们阐述了城市是如何寻求适合本地独特环境的方法来迎接持续的挑战,展示了广泛的方法策略。这些案例分析不是旨在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法,而是期望激发其他城市建立可行的、适合本地环境的提升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法。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完成本套丛书的翻译,近期将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下是四本导则的简介。

与自然协作
本导则重点关注城市无计划的快速增长对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它概述了如何引导城市发展以确保生态系统对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支持能力。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以及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功能有效运作以及从生态系统服务中受益的能力。本导则提供了一个如何结合地区生态过程开展工作的视角,它强调区域尺度,着眼于跨尺度工作的需要,提出了可以应用于区域、城市和当地尺度的原则和措施。
本导则共分7章。除了第1章引言和第7章结论外,第2章论述了城市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并探讨景观破碎化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减少栖息地并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它解释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以及它在区域资源管理中的价值,认为城市应重视复原力建设以经受突发性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并高效地管理资源流动。第3章概述了景观镶嵌模式作为管制区域的发展组织原则的概念,总结了关键的概念,如斑块、走廊和生态城市主义,用以支持镶嵌景观的逻辑和优势。第4、5章分别介绍了用以促进城市景观镶嵌化的广泛原则,和实施这种方法所需要采取的实际步骤。第6章选取了8个研究案例,演示了镶嵌景观模式如何被用于支持生物多样性、增加其连接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如何用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纽约市确定了战略性的土地模式和流域管理,通过城市购买土地并资助流域管理的最佳实践,避免了纽约北部供水系统大规模过滤的需要,确保了清洁水的供应。
2、南非开普敦的城市环境管理部门评估了增加自然资产投资和保护的可能回报,统计了生态系统服务为城市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从中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巨大的价值。
3、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的城市决策者、官员和社区员工协力工作,使一系列利益相关者介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形成了对生物多样性资产进行记录和监控的经验做法。
4、菲律宾的新比斯开于1998年在下马加特森林自然保护区进行试点,签署了各地方政府部门、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个人、团体、合作机构和公司法团之间的《备忘录协议》,使地方政府部门能够与当地社区建立伙伴关系来保护和管理流域,形成了全国首个流域共同管理模型。
5、德国柏林的“城市气候发展规划”证明了现有城市绿地和公园对气候条件改善、对中心区的休闲机会、对保护水资源和对维护动植物栖息地的重要意义。
6、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政府力图支持都市农业以鼓励家庭自给自足,都市农业已经发展和提升成为维持生计和家庭生活的收入及食物来源。
7、中国杭州在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城市,其关键目标之一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强调保护环境和削减开支。
8、韩国首尔城市当局把重点从加速工业化转移到可持续性、健康和社会责任上,把恢复被公路覆盖的清溪川作为城市重建的一个机会,创造了沿河5.8公里的绿色景观通道,沿岸地区也已重振活力。
上述8个案例研究,捕捉了城市化和生态系统供应的复杂性,并阐明了没有单一的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化的好处,但是追求维护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生态功能的创新,可以带来持久的收益。总之,本导则提供了与自然合作的一种方法,使人们与自然和生态系统协同工作,从而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并从中受益。
来源: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UN-Habitat). Urban patterns for a green economy: working with nature[M]. UNON, Publishing Services Section, 2012.

密度杠杆
许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城市形态与布局模式的可持续性。在面对城市追求长期可持续性的挑战时,发生这些形态与模式的规模因素极其重要。为了支持“绿色经济”,紧凑城市的概念在这里作为实现可持续人居与绿色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综合和宜居的城市是支持绿色经济的一个环节,而重新规划和再开发那些原本混乱稠密及荒废的地区也能够带来切实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收益,其效果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明显。为了发展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政府面临如何引导城市增长模式使之与其他更为广泛的绿色化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挑战。
该导则指出紧凑城市概念和有规划的城市扩张能够支持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而使城市功能受益。基于适当的管理和实施,紧凑效应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支持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人居环境相关的政策。各章主要内容有:第2章审视了城市的一系列挑战,分析目前城市增长的形式和发展趋势,特别指出了影响城市扩张的因素。第3章阐述了规划型扩张的含义和扩张过程中的力量。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条件、基础设施状况、政策环境、资产和挑战各不相同,第4章概述了有效规划和管理紧凑型城市的一系列广泛原则,第5章则进一步论述了这些原则如何通过实施战略空间干预(行动步骤)加以具体落实和适应本地环境。第6章选取了8个实施紧凑化策略的案例,启发其他城市结合当地环境运用上述这些原则。
1、德国弗莱堡,将军事用地转换成注重步行和无车生活区的绿色村镇。在38公顷用地中包含了能量产出大于需求的‘能源自给房屋’、中高密度的住房以及各种就业机会。
2、哥伦比亚麦德林,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空中缆车公共交通系统。它相对比较廉价,为城市丘陵地区非正规聚居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解决策略。
3、泰国曼谷,是一个由传统以车为本的城市规划转型为大容量公共交通为主的典型实例。引入城市轨道系统给城市提供了一个转机,乘客人数稳步提高,并成为城市郊区化的一个重要阻力。
4、埃及开罗政府开始在人口高密度的城市周边进行有规划的扩张,旨在容纳预估的人口增长,并且给非正规的聚居区居民提供可供选择的安置方案。
5、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的一个大型城市重建项目,完成了使非正规聚居区的数量从71%降至7%的目标,但这个激进方法并没有解决大量新建地区的基础设施问题,并导致了城市扩张和土地投机性买卖。
6、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在进行一个贫民窟升级计划,为那些受到环境危害的区域提供包括卫生、硬质景观、道路拓宽和改善公共空间等许多必要的服务。
7、在伊朗伊斯法罕,政府通过保护农业用地干预居住区发展快速吞食农田的趋势。通过建立绿色走廊连接城市中心及其边缘,Najvan & Sofeh公园管理项目成功处理并且抑制了非法城市扩张中的土地使用冲突。
8、澳大利亚纽卡斯尔,一个棕色地带重新开发项目(金银花城市更新计划)已经成功帮助流浪汉居住到内城新建的高密度廉租房中,并且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复合用地的环境建设。
来源: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UN-Habitat). Urban patterns for a green economy: leveraging density[M]. UNON, Publishing Services Section, 2012.

优化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在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扩大基础设施来提供基本服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资源限制和污染加剧的情况下,以资源密集型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不再适用,当前需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上,优化基础设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该导则的第2章首先概述了资源消耗不断增长的挑战,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将基础设施系统看作是一个将城市引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机会。其中特别强调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步伐以及可用的资源,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每一种城市的情况。第3章系统介绍了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生态效益和社会包容性。第4章阐述了能够激发具有更高生态效益的基础设施服务供应方法的相关概念以及可持续城市可能的愿景。第5章强调了制定基础设施战略规划的一些关键因素,以确保社会包容性,并鼓励全系统性思维。第6章有8个案例研究,显示了基础设施如何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加以处理的例子。
1、南非德班,采用了垃圾填埋场建设的新方法,使它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经捕获后作为可再生能源被利用;水被就地回收以减少废水处理的负担;种植本土树木来进行场地再植,从而不破坏生物多样性。
2、瑞典林雪平市,公交车燃料使用沼气代替柴油,大大减少了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填埋场废物,以及对于石油价格波动的脆弱性,同时向当地农民提供生物肥料,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3、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市,设计了一种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低成本替代方案,以充分利用城市的现有资产。它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建立起来,以解决陷于瘫痪的城市交通,并改善穷人的出行条件。
4、马拉维的利隆圭,一个社区因发展了水性污水处理系统的替代方案,使之能够经济实惠地满足自身的卫生需求,无需昂贵的基础设施来提供新鲜用水并排放污水。
5、在保加利亚的索非亚,贫困家庭能够通过加固房屋绝缘层使房屋比最初的设计能保持更多的热量,由此降低家庭供热的成本,并减少对非清洁电力的需求。
6、在巴西的库里蒂巴,贫困人口可通过收集废品并回收利用而得到奖励;成袋的垃圾能在中央车站兑换公共汽车票和当地食品。这使得废品收集服务扩大到非正规住区,并促进了公共交通的使用和健康的饮食。
7、在美国波特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等不同利益集团合作制定了一个综合的气候行动计划(CAP),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计划包括改善公交和非机动交通、为当地食品创造交易市场、收集有机废物等。
8、在新加坡,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战略,以减少对来自马来西亚的管道供水的依赖,包括大量投资建设水库以保存雨水、建设新的水处理厂提高水的再利用率、加强修复现有配水系统的渗漏等。
总之,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以适合自身特点的不同方式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来增加生态效率和社会包容性。
来源: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UN-Habitat). Urban patterns for a green economy: optimizing infrastructure[M]. UNON, Publishing Services Section, 2012.

集群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概念。本导则认为,通过对实体基础设施的战略投资,结合多样化的经济体,城市将在多中心发展中起到特殊的作用;通过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共享而不是重复建设,可以收获绿色经济的一系列成果;也可以通过绿色集群和绿色就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本导则主要设法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权衡问题,探讨能使上述两大目标共同实现的方法。
在第2章,本导则分析了那些想要获得竞争优势的城市和区域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全球化的力量对于城市、区域竞争的基础和层次有巨大的影响,这增加了对区域进行定位的区域规划和战略竞争力举措的需求,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和吸引国际投资。第3章解释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以及主要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把竞争力作为一个战略的理由,着重强调集群和多中心城市发展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机制。第4章阐述了主要的设计原则,同时提出了一个考虑供应方和需求方来参与设计的系统与网络方法。导则认为,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机制有:①集群化,它提供了重点支持创新活动并创造竞争优势的一个框架;②加强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团队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支持推动经济发展的集群增长;③通过开展区域性的合作和互补性活动,发现具有竞争优势的新领域,在此需要考虑多中心的城市发展原则。此外,还提出了建立管制架构的关键原则。第5章提供了分步实施大纲来指导分期发展,以此形成为城市和地区层面所认可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战略。在第6章深入讨论了8个案例,旨在说明本导则相关原理的应用。
1、西班牙巴塞罗那,22@巴塞罗那:22@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如何在建设创新地区过程中创造了三重螺旋式的伙伴关系。
2、英格兰的纽卡斯尔,纽卡斯尔科学城项目方法是注重于三重螺旋式的合作和供应方干预,比如通过需求导向的方法培训和指导青年企业家,以使他们拓展事业。
3、南非豪登省,豪登省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清楚地说明了绿色经济发展原则,这些原则是在这篇快速导则中收纳的。该战略提出要关注非传统行业和能提供绿色就业机会的绿色集群发展。
4、中国德州太阳谷,这个案例清楚地介绍了在德州太阳谷绿色集群的发展带来了绿色就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发展太阳能科技满足城市能源需求来刺激需求方所得到的回报。
5、印度德里,德里英联邦运动会的案例研究表明,在缺乏战略和好的规划的情况下,通过筹备举办世界。
6、第三大运动会所带来的大型基建投资来建设竞争力的机遇没有被充分利用。
清洁技术创新园的研究探究了利益相关方的冲突如何影响在瑞士苏黎世建立创新园。本案例目的是要说明如果要实施新举措,那么对利益相关方进行管理非常有必要。
7、荷兰兰斯塔德研究表明,通过在一个地区的城市之间建立协同作用,该地区能够产生比仅仅是通过互补性和合作相加起来要大的多的合力作用。
8、日本北九州,生态城项目目标是利用其他产业的废物作为材料来实现零排放和零废物。大学、政府和产业开展了紧密的合作,运用集群机制,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沟通,是这个项目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
来源: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UN-Habitat). Urban patterns for a green economy: clustering for competitiveness[M].UNON, Publishing Services Section, 2012.
(供稿: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