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最后报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发展局与规划署出版,2007.
要巩固香港的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以及改善香港人的福祉,有赖于这个城市在社会及经济上持续和健康的成长,并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当的影响。这需要在各项考虑中取得平衡,尤其是在急速变化的世界里,更要高瞻远瞩。为此,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按照不断演进的规划程序,通过监测及公众参与,完成了《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简称《香港2030研究》)这一报告。
《香港2030研究》旨在更新香港长远的《全港发展策略》,提出应对未来挑战的广泛概念和空间发展方向,进一步筛选和集中精力落实当前紧迫的工作,以切合未来20-30年的各种社会、经济与环境需求;并通过规划发展,协助实现政府的其他政策目标,引领香港走向未来的愿景。
该研究面对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在回顾过去、审视最新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假设和趋势,主动制定规划战略,作为香港日后发展和策略性基础建设的指引,从而应对日后可能出现的发展需要。该报告共有4个部分16章:其中第1部分解释规划程序,第2部分详述规划远景及未来挑战,第3部分提出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第4部分则阐述规划策略及下一阶段的行动。此外,在附件中列出了相关的技术报告和工作文件。
第1部分分为“回顾的时刻”和“正确的第一步”两章,前者重点介绍了香港当前面对全球和区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挑战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发展背景,指出及时制定战略来应对转变的必要性。同时,回顾了《全港发展策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全港发展策略的研究视角逐步由“土地用途与运输”二维关系向“土地用途/交通运输/环境”三重关系的转变,同时也提出了策略规划方法有待改善的方面。后者着重解释研究程序和方式,明确指出策略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达成既定目标而提供具有弹性的框架。本次策略研究分为拟定工作程序和现状检讨、探讨主要规划课题与设定评审大纲、制定假设情况和方案、草拟发展策略与应变计划4个阶段,采用了有别于以往的研究方法,即取代了单凭趋势推断需求的做法,并涵盖了更广泛的参数及更深入的研究。此外,大规模的公众参与和各领域的专家顾问贯穿整个研究的过程。
第2部分包括第3-8章。在“远景未来”一章中,以2000年《共瞻远镜齐创未来——香港长远发展需要及目标》为依据,加之深入了解公众对香港远景的期望,确定了“亚洲国际都会”的目标,并特别指出,这并非只为经济增长或竞争力提升,而是追求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香港成为亚洲城市的典范。以此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目标:提供优质生活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经济枢纽功能、满足住房与社区需求、安全高效且环保的运输系统、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强与内地的跨区域活动。后面的4-7章将上述规划目标从称心的生活环境、国家层面、转变中的经济、人口动力4个范畴分别进行了分析,而为了尽可能量化地反映社会、环境和经济的需求,《香港2030研究》对人口和就业做出了基本发展情况的假设,据此衡量住房用地、经济用地、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需求,集中体现在第8章中。
第3部分由第9章“制订方案以供选择”、第10章“评审架构”两章构成。第9章首先阐明了选择的重要性和涉及选择的要素,强调这些要素除了各种主要土地用途的选址及其发展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开发的整体方向,以及为下一代留下足够的选择余地。随之探讨了“发展”与“不发展”的关系、发展时机与政府角色等问题。接下来重点描述了在本研究各个阶段建议的规划方案以及可供选择的空间发展模式,第一阶段先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初步筛选,形成住房、商业中心区甲级办公楼、一般商业等各类主要土地用途的潜在方案;进而在第二阶段提出了“发展密度方案”,尽管公众对于发展密度意见分歧较大,但普遍接受采用弹性方法管理香港都会区的密度;第三阶段通过综合不同土地用途的选择,制定了“集中发展”和“分散发展”模式两个方案,前一个方案以近期优先发展现有的市区土地为主,后者则是近期重点发展新界地区。鉴于城市发展方案是基于多元选择的集体抉择,为有效帮助在矛盾的目标中取得合理的平衡,必须订立一个完善的决策程序。第10章就这一问题作了详细说明,介绍了评估各种发展方案在环境、财务及经济、土地规划、社会、交通等5个方面的架构、准则及方式,并对各种方案做出了比较。根据3个工作阶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评估方法:即初步筛选(剔除不可接受的方案)、概括评估(以定性分析为主,概括两种发展模式的利弊)和详细审核(对最可取的发展方案进行必要的量化估算),评估结果将为规划方案的优化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4部分共有6章。先是在第11章介绍最可取的发展方案,阐述其空间发展模式,包括新发展区、发展密度、运输网络、其他重要的基础建设以及实施的优先次序。该方案的特点是将大量发展集中于铁路车站的周边,以促进大容量交通运输的使用,同时在基础设施容量许可的情况下,善用已建设区的发展机会。接着,在“影响评估”一章中,总结了最可取的发展方案的各项影响评估结果,提出了合适的缓解措施建议,并初步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评估。随后在“未来发展路向”一章中,提出了“以少做多”、“质重于量”的原则和“有组织的策略”,并特别就“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加强与内地联系”3个相互紧扣的规划方向,列出了有关的重点策略与具体措施。考虑到长远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第14、15章设定了一些“假如”的情况,并粗略地评估未来情况若与现在预测不符时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变机制,以应付未来不可预期的形势。在最后一章“待议课题与结论”中,概述了为实施长远规划策略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及其有关跟进工作。
从《香港2030研究》的长远规划策略制定的特点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城市未来充满着很多不明朗因素,特别是一些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所以保持灵活是长远策略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面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既要形成一套稳健的策略,同时也要拟定应变机制,以便就不可预见的变化对策略做出调整,这对于我国其他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供稿: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