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2.
一本似乎在国内还不多见介绍的书,这与该书作者在国内如雷贯耳般的大名有些不相称。但是如果考虑到国内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热潮和屡见不鲜的大手笔规划建设背景,这本书确实拿来一读。
在这本书里,Hall如他常见的那样采用了一个颇为触目和蛊惑的题目,当然更为重要的则是创建了一个清晰的叙事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到他所认为的那些大规划案例的历程描述中去。该书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为各个案例的介绍,后半部分则是基于案例的分析。此外,Hall特别针对这一于1982年出版的美国版本重写了前言的新版本,值得特别一读。
在书中,Hall以西方国家1960~19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为背景,选取了伦敦第三机场、伦敦高速公路、英法协和飞机、旧金山湾区快速交通系统、悉尼歌剧院、加利福尼亚州的新校园区和英国国立图书馆等7个大型公共项目投资计划作为他所谓的大规划灾难案例,对于这些项目的进展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反映和问题进行了详尽描述。
Hall在总体上把这些称为规划灾难的重大项目分为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被修改甚至放弃的、接近完成的“消极灾难”,以及尽管面对诸多批评甚至是反对仍然坚持实施并完成的“积极灾难”。围绕着“人们为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各自的行为来影响决策过程”和“规划灾难是怎样形成”的问题,他综合政治科学、福利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等诸多理论,创造性地构架了一个“规划决策影响三角形——社区、行政机构(包括专业规划行政机构)、政治家”的解释框架,来叙述和分析上述规划灾难的“病理”问题。同时,针对诸多影响规划决策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相关规划环境的不确定性、其它相关决策领域的不确定性、价值判断的不确定性,Hall基于规划决策的规范理论,提出如何了从预测和评价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改进规划决策过程的合理性的建议。
在新版本前言中,Hall坦言2-3年的时间对于以政治和规划为主题的书来讲已经很长了,为此他对书中选用的规划案例随时间的推移做了更新性的简短描述和重新思考。特别针对那些“消极灾难”在被修改或重新制定后逐步符合了大众和环境需求后的戏剧性变化,作者又提出了第二或者第三种的解决办法——混合渐进式的方法。根据美国和英国不同的政治——规划体系,Hall还对书中原有的问题给予了专门的对比性解释。
基于该书以及类似专著,我们可以发现,大规划不仅是我国当前正在经常遭遇的,而且曾是西方热议过的重要规划议题。正如Hall所指出的,对于这些大规划——尽管他所谓的大规划只不过是些较大或者重大投资计划而已,这与国内经常遇见的宏大规划还有相当差距——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时代发展的背景。显然,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面轻易地得出结论,任何意图取得好的结果的大规划,都必须根植于它所在的背景之中,并且将对其所在背景产生深远影响。那些脱离了背景的宏伟蓝图,尽管富有激情和蛊惑,但往往内涵着深刻的伤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顺便阅读一下以前已经推介过的《大规划——城市设计的魅惑和荒诞》(科尔森著,游宏滔等译,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相信会有相同的结论。
对于正经历欢心鼓舞的宏大规划时期的国内城市规划界而言,在编制宏大规划之时,能够用心研读一下上述两本书,相信会大有裨益——如果不能彻底改变,至少可以保持战战兢兢的姿态,尽可能少地在即将出手的宏大规划建议中遗留灾难隐患。
(供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何丹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