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城市与区域发展
紧凑型城镇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1-05-09 点击:2053

紧凑型城镇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民教授领衔,华东师范大学和北大学者参与的长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专题之一的该专题已经结题。该专题以寻找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的适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为目标,重点探讨长三角需要什么样的紧凑型城镇发展,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模式可以实现这种紧凑型的城镇发展。

基于对当前城市区域发展特征的基础认知,该专题提出专业化分工是城市区域空间功能呈多中心的经济机制、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结构绩效、城镇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寻找“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平衡点、适宜空间结构要有助于塑造“宜居”空间等论断。

通过大量经验数据的调查和分析,该专题论述了长三角的现状城镇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城市区域的独立中心城、走廊、集群和复合网络四大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该专题进一步研究指出了长三角城市区域的“精明”空间增长主题,提出了促进精明增长的路径举措。

来源:同济大学课题组. 紧凑城镇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东京和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交流

近期,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东京和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变迁是此次交流的主要议题之一。

野村重点介绍了1960年代以后的东京发展演变,关注的焦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变迁的影响,以及影响东京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研究认为,自1970年代以后,以东京为中心的广域城市结构已经逐步完成了从东京一核集中向多核心多圈域型城市结构的转变,并且城市结构正在逐步从树状结构向亚晶格结构转变。

同济大学首先以唐子来教授的演讲——“大事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地域营销”为开始,分析了全球化、城市发展、地域营销、大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地域营销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成败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管治能力。赵民教授重点介绍了对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研究成果,认为应当高度关注中观层面的城市内部结构的绩效问题。对于上海中心城市核心地区的密集程度远远超过东京,但是建成空间密度在中心城区外围迅速衰减的现象,研究认为与上海目前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有着紧密关系。上海整体空间结构的发展引导应当进行统筹引导,并且特别注重客运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引导和支撑。王德教授论述了针对上海中心城区人口总量快速增长的问题,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影响居民购房地点最重要的交通便捷程度,价格和环境三要素将上海与曾经发生人口郊区化分散的东京都市圈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人口郊外分散的机制。结论表明:上海中心城区人口长期得不到疏散是由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心城区与郊区住宅价格的差别水平不够大、郊区居住通勤时间的过长以及住宅环境质量的差别不够大三方面。在上海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不去推进这些影响因素状况的变化,而单纯的以人口的强行迁移来促进人口疏散,可能最终的结果不能缓解中心城区人口的过度集中现象。张冠增教授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状况。

来源: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学术交流会现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