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
大都市规划与空间治理
21世纪以来,大城市快速发展,己成为中国城市化的典型特征,大城市都市区普遍形成。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向周边地区溢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与周边地区构成发展共同体,形成一体化的大都市区是个大概率事件。当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部分特大城市地区也已开始出现“类大都市区”的发展形态,因缺乏规划的引导与管控,大都市区的作用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基于此,《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特大城市要适当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外转移,加强与周边城镇基础设施连接和公共服务共享,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向1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
在当今中国转型发展背景下,国家战略实施要求大城市承担更大的全球、国家及区域任务,大城市如何转换发展路径、培育新型功能、推动空间重构,大城市发展到怎样的阶段开始走向大都市区,怎样的机制推进大都市区的一体化发展,大都市区如何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仍然缺乏成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
第七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将以“大都市规划与空间治理”为主题展开讨论与对话,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发表主旨学术演讲,遴选优秀论文作者宣读学术论文。期待您的光临参与!
本届会议将围绕(但不限于)以下分议题开展讨论与交流:
(1)主题:大都市规划与空间治理
(2)分议题: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转型与重构
●大都市的形成与演进机制
●大都市的空间组织及土地利用
●大都市的产业发展
●大都市的交通运输
●大都市的社会发展
●大都市的文化发展
●大都市的生态安全
●大都市的空间治理
(3)圆桌会议议题:武汉大都市区的发展与空间治理
组委会热诚欢迎有关各方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会议主题为背景,围绕上述议题展开研究,并撰写论文;同时欢迎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并投稿。会议学术委员会将对提交的论文进行评选,入选论文将结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
二、承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组织委员会:
1.主席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黄亚平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2.执行主席
耿 虹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四、学术委员会:
1.主席
吴志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委员
叶嘉安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段 进 东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赵万民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王 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林 坚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张京祥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黄亚平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五、学术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城市都市区‘紧凑•多核•弹性’地域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及其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研究》
六、重要日期:
事件 | 日期 |
论文截稿日期 | 2017年9月15日 |
录用通知日期 | 2017年9月28日 |
会议报到注册时间 | 2017年10月13日 |
会议召开时间 | 2017年10月14-15日 |
圆桌会议 | 10月15日上午9:00-11:00 |
提交论文:
会议热忱欢迎您的来稿。论文请用适于Windows PC的Word文档排版,以电子文档投稿,提交至:21ccity@hust.edu.cn。
论文必须包括:
l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
l 作者的联系方式 (单位、部门、详细地址、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
七、注册费用:
国内参会人员800元/人,境外人员200美元/人,学生(全日制)300元/人。
注册费用包括会议报告、论文集、餐费、茶点费。
注册费用不包括交通、住宿。
八、会议地点:
中国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1号楼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雪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中国,430074
联系电话:+86-27-87557134,13545125936 传真:+86-27-87557134
电子邮件:21ccity@hust.edu.cn